秋收季,玉林市各鄉村田野間稻香四溢、一片忙碌景象。一臺臺水稻聯合收割機在與時間賽跑,來回穿梭,沉甸甸的稻谷伴隨著一陣陣轟隆隆的機械聲被“顆粒歸倉”。記者從玉林市農機部門獲悉,目前,全市已陸續有來自區內外7000多臺水稻聯合收割機投入秋收大戰,預計今年秋收機收面積將刷新歷史記錄,全市水稻機械化收割率或達到90%。
跨區大軍與本地機手攜手作戰
每年水稻收割季,都有一大批跨區作業大軍從北向南趕來,投入到玉林市的水稻搶收工作中,成為每年“雙搶”季節的主力軍。目前,玉林市有6000多臺省外跨區作業收割機投入搶收,占據了秋收收割的主戰場;本地收割機手也不甘示弱,上千臺水稻收割機也投入搶收戰場。
記者在玉州區郊外的田野上看到,隨著“轟隆隆……轟隆隆……”陣陣收割機轟鳴聲,跨區大軍與本地大型聯合收割機馬不停蹄地在金黃色的稻田里來回穿梭,完成收割、脫粒、揚谷等多道工序,“吐”出一車車稻谷。
看著金燦燦的谷粒從收割機內噴涌而出,糧農們臉色掛滿了幸福的喜悅。一位正在收割自家稻谷的大叔感慨,為了不讓在外工作的子女分心,每年收割季都是自己和老伴在忙乎,幾畝地的稻谷兩人得起早貪黑忙上七八天。“現在請機器收割,幾畝稻谷一眨眼功夫就收完了,既省時又省力,關鍵是子女不用操心我們老人累著了。”
記者從玉林市農機部門了解到:目前,全市已陸續有來自區內外7000多臺水稻聯合收割機投入秋收大戰。跨區大軍與本地機手相互競爭又相互協作,科學有序地開展搶收,在今年的秋收中發揮了巨大威力。預計今年秋收機收面積將刷新歷史記錄,全市水稻機械化收割率或達到90%。
烘干中心成糧農雨季秋收定心丸
受連續陰雨天氣影響,不少地方不得不推遲水稻收割時間。可是,記者在福綿區水嶺村看到的景象卻截然不同:稻田里,收割大軍依然冒雨搶收,糧農們淡定自若,不愁收回來的稻谷會發霉。原來,他們有糧食烘干設備來助陣。
記者跟隨一名糧農來到該村的明景專業合作社,整個烘干中心人來人往,有人忙著把烘干好的稻谷往自家運,也有人忙著把剛收割好的濕谷往里送,忙得不亦樂乎。據了解,該合作社的烘干中心是全市最大的糧食烘干中心之一,從去年開始,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承包經營實現了不落地生產,同時合作社還向周圍的種糧大戶、農民朋友提供統一耕作、統一育插秧、統一收割、統一烘干等“一條龍、保姆式”服務,幫助大家高效種糧。針對今年秋收時節玉林雨多晴少的劣勢天氣,合作社配足備齊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所需的全部機具,一邊派出收割機搶抓晴天收割,一邊開足馬力,夜以繼日進行稻谷烘干,力保農民糧食生產安全,為全市的水稻豐收提供保障。
“合作社示范基地的稻谷可實現收割、運輸、烘干一條龍機械化服務,全過程不落地,糧食還能賣個好價錢。”該合作社理事長丘育南告訴記者,周邊的糧農們看到烘干機的好處后,也紛紛向合作社提前搶下烘干訂單,“有了烘干中心這顆‘定心丸’,農民再也不用擔心收割稻谷后的晾曬問題了。”
“農機醫生”巡診助秋收
大批農業機械馬不停蹄地投入搶收大戰,在搶收過程中難免會出現農機故障。為盡量避免因“農機發病”延誤收割,市農機部門專門派出“農機醫生”為農機“把脈會診”,及時治愈“病情”。
玉林市農機部門在主要路段設立了聯合收割機跨區作業接待服務站,安排專人負責,免費為過往機手提供細致周到的作業信息、行車路線和作業區域安排等服務,并組織協調銷售廠家派來的技術服務直通車開展服務機收活動,組織好農機技術人員進入田間地頭為機手提供全方位的機修服務,協助機手做好機械保養、零配件購置和油料供應工作。據統計,秋收以來,我市共出動農機技術人員327人次,維護保養各類農業機械300多臺,檢修收割機115臺,有效確保了秋收工作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