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抗旱春澆工作已進入尾期,記者從省汾河灌溉管理局獲悉,灌區于2月24日接水,截至4月12日,共引水11700萬立方米,灌溉面積72.7萬畝,有力保障了灌區內農業灌溉用水,推進了受益區“三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去冬今春以來,全省雨雪偏少,為有效應對旱情給農作物造成的不利影響,汾管局采取有力措施,把抗旱春澆工作作為幫助解決受益區貧困縣、鄉、村老百姓脫貧致富的有效舉措。據該局負責人介紹,以河水替代井水灌溉,可以實現經濟、社會、生態等多重效益:一是減少了地下水開采,延緩了漏斗下沉;二是河灌補給地下水,促使地下水位回升,涵養了地下水資源,實現了水資源優化配置;三是河水可以有效防止土壤板結和次生鹽堿化,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四是河水灌溉不僅給農民節省了電費,而且省時省力提高了勞動效率。按每增加一畝河灌區置換地下水120立方米計算,汾河灌區此次春澆已減少地下水開采量481萬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