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化肥市場最大的焦點關稅政策正式出爐,二元肥執行5%、三元肥執行30%的關稅。政策的變化預示著明年更加寬松的市場環境。實際上,在關稅出臺前期,出于成本壓力和政策傳聞,部分地區復合肥價格已經微升,而出臺的冬儲價格也高出了大部分經銷商的心理預期。目前,45%氯基復合肥主流出廠價在1700-1900元/噸之間,45%硫基復合肥出廠價約在 2000-2300元/ 噸,東北地區主流到站價2300-2450元/ 噸。
短期看來,復合肥價格上升的壓力依然很大,但是這種價格上漲可能只是表現在報價方面,最大的作用是令經銷商產生危機感和緊迫感,在今年冬儲高峰期繼續延后的情況下促使經銷商提早拿貨。因此,即使后期報價升高對于市場的實際影響作用并不大,而經銷商的實際拿貨價格也不會有太大變化。
關稅利好已在前期消化
惠多利農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志浩分析,由于業內早就通過各種渠道得知了關稅調整的信息,所以生產企業也好,流通企業也罷,在報價或者拿貨時已經充分考慮過此因素。因此市場早已在前期將這一利好消息消化殆盡,所以此次關稅正式公布,并不會對市場產生實際影響。
近期,受尿素近期上調、一銨行情穩定等原料因素影響,外加已經確定但是尚未出臺細則的增值稅,復肥價格略微上揚。但是由于普通復合肥產能過剩已成定局,陳志浩預計明年國內復合肥價格將主要由國際市場價格決定。“影響國內市場價格的無非就是成本和供需等因素,不出意外將沒什么變數,所以明年整體市場如何,主要看國際市場的走勢。如果明年全球產能下降、石油價格大幅度上升,可能會造成國際市場價格上升,進而影響到國內價格。如果國際市場無變動,那么國內市場價格變動可能性很小。”陳志浩如是談及明年國內市場價格走勢問題。
明年生產企業壓力增大
陳志浩表示,2015年,相對于流通企業和基層經銷商,生產企業的壓力更大。“如果市場沒有行情,流通企業或者基層經銷商可以選擇更安全的經營模式,推后拿貨時間,減少中間環節,降低風險。 但是生產企業,特別是大型生產企業卻必須提前采購原料,提前生產,同時生產企業還要考慮機器投入等固定成本和人力支出等流動成本。之前市場風險由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共同承擔,在流通企業不得不降低風險的情況下,生產企業的壓力倍增。”
實際上,流通企業采取更安全的經營模式也是無奈之舉。在前兩年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一些有擔當的生產企業提出了共同承擔風險,和流通企業共進退。但是,也有一些生產企業特別是小型生產企業逃避責任,最終導致了商家退場、廠家直面風險的局面。“由于國內產能過剩壓力過大,不排除明年包括復合肥企業在內的部分企業,為了消化產能,不得不將出口定價標得比國內定價還低。因為,即使是虧損或者無盈利,總比貨物堆積、無法銷售好。當然,相對于復合肥生產企業,氮肥生產企業這么做的可能性更大。”陳志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