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下午,全國首家家蠶人工飼料項目在如東縣豐利鎮月河村豐月蠶業專業合作社投產,兩個小時生產5噸合格飼料。現場監控的山東蠶業研究所李化秀研究員說:“以前只有國內蠶研所能生產家蠶人工飼料,如東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創了先河。”
“我養了30年的蠶,2012年開始使用人工飼料喂蠶。新奇的是,今天出產的人工飼料是我們泥腿子生產的。”經過培訓上崗的71歲蠶農劉志剛告訴記者。與他一同當起添料、下料操作工的,還有蠶農許映石。
2010年起,如東在全國率先探索家蠶人工飼料育新技術,飼料靠蠶研所提供。一年四季養蠶的產業鏈條缺少生產人工飼料這個技術制高點。
如東縣蠶桑指導站與山東蠶研所聯合攻關,取得成功后,拿出技術扶持豐利鎮月河村豐月蠶業專業合作社上馬家蠶人工飼料項目。“投資120萬元,新建廠房,購買粉碎機、攪拌機和裝袋機和豆粕、淀粉和維生素,運用蠶農產、自行烘干的桑葉作原料,按照配方配比進行生產,與采購飼料養蠶相比成本節約50%。”豐月蠶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海軍說。
如東縣蠶桑指導站站長韓益飛告訴記者:“人工飼料與桑葉相比,能節約90%的耕地,不受氣候和環境因素制約,為實現一年四季產業化養蠶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