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望著連綿不絕大別山脈,充分發展紅色旅游產業一直被視為安徽金寨重要經濟支點,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同樣依山而生的金寨中藥材種植產業,多年來未形成產業合力。被當地人視為潛在金礦的天麻種植如何完成蛻變,省內外資本的相繼進駐,將在未來兩年內給出答案。
軟黃金難成致富金礦
“由于深處大別山,地形以及氣候較為適宜中藥材生長,同時自發延伸出小范圍的中藥交易市場,但被譽為安徽‘西山藥庫’的當地天麻種植戶,卻一直沒有真正拿到致富的金鑰匙。”金寨縣政府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以天麻為例,金寨年均總產量在4000噸左右,總產值1.6億元,然而目前總體產業發展,依然呈現產品附加值較低、相關產業鏈環節彼此缺乏聯動的基本面特征。”
安徽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彭代銀表示,近幾年,全國天麻成交價格雖波動較大,但基本維持在高價位行情。放眼大別山片區藥材產業,在全省范圍具有先天優勢,不過受限于地域以及市場化運作,金寨當地天麻種植戶沒能趕上全國這波藥材致富熱。
打造中部天麻集散地
資源優勢如何轉換為市場優勢?實現產品在更大范圍流轉,擴大潛在交易機率,苦尋破題答案的金寨天麻種植產業,亟需借點發力的杠桿。
“不同于一般產品,中藥生產制造更多需要專業化,因此像金寨這樣的原產地,完全可以打造一個天麻專業化交易市場。 ”彭代銀教授表示,“云南三七市場、甘肅當歸交易中心以及吉林人參市場,起初這三地的情況都與金寨類似,經過近幾年市場檢驗,交易規模效應已逐漸凸顯。 ”
事實上,大別山天麻種植并非金寨一處獨有,由于大別山地處鄂豫皖三省交界,因此湖北、河南以及江西部分地區也相繼引入天麻產業,不過起步發展水平受多重因素制約,均未能完成突圍,造就一方著名品牌。
“金寨如在中部建立起一條天麻交易走廊,結合抱團效應打造成中部天麻交易物流園和集散地。很可能在整個中部六省天麻銷售中起到龍頭作用。 ”彭代銀表示。
國字號資本跑馬圈地
中部交易走廊規劃正欲邁出第一步,省外資本也正在金寨完成集聚。
據金寨縣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首家入駐央企,中國供銷農產品批發市場控股公司(簡稱中國農批),已在金寨投入巨資,興建打造被列入安徽省861重點工程之一‘中國天麻城’項目,同時還將在此成立‘中國天麻協會’等行業自律組織,以及積極申請‘金寨天麻’國家地理標志等相關品牌建設工作。
“中國天麻城臨時交易市場本月底已正式對外運營,目前包括周圍3個鄰省、大約36個縣幾百家種植經營戶已相繼完成入戶。交易市場希望借此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時,還可依托把握的優質天麻渠道逐漸成為區域性價格形成中心。中國農批一位負責人表示。 “圍繞健康產業制定的國家大別山片區中藥材產業布局,將在未來2年在安徽金寨初步產生區域規模連帶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