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媳婦經營4座日光溫室蔬菜大棚,去年純收入10多萬元。這幾天,我種植的小黃瓜又快要上市了,按照今年的行情,一棚能賣13000元左右,這得益于我們村的‘蔬菜航母’——春綠農民專業合作社。”3月26日,甘州區上秦鎮徐趙寨村村民高虎興奮地說。“‘蔬菜航母’就是我們村以春綠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為核心,建起鋼屋架生產線、育苗中心、日光溫室大棚、蔬菜恒溫庫,并與廣東、香港相關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使蔬菜遠銷外地,逐步形成的育苗——種植——銷售產業鏈。”徐趙寨村支部書記、春綠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高軍說。
徐趙寨村毗鄰國道312線,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2013年,村支書高軍注冊成立春綠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全村投資300萬元,新建連片50座日光溫室和50座鋼屋架大棚示范點一個,種植高原夏菜800畝,所需土地全部由村上統一流轉,統一建造,并按照第一年3600元,第二年4600元,第三年5800元租賃農戶耕種,以此推動全村經濟持續發展。去年,村上繼續加大設施農業發展力度,投資2000多萬元,修建日光溫室200座,鋼屋架大棚360座,種植茄子、辣椒、西紅柿、娃娃菜等蔬菜及花卉。目前全村共建起500多座鋼屋架大棚,250多座日光溫室,合作社通過勞動力、土地、資金入股等方式吸納100多戶社員參加,使全村60%以上的農戶由無序種植戶變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合作社社員,走上了抱團發展共同闖市場的良性發展軌道。同時,合作社采用統一種子、統一生產資料、統一技術管理、統一組織銷售等“四統一”管理模式,規范生產流程,保證苗木質量;定期邀請區、鎮技術人員對種植戶進行技術培訓,增強科技致富能力,高原夏菜和蔬菜種植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
高軍告訴記者:“去年,專業合作社又建成育苗中心,內置40多萬元的育苗基質生產線一條,建有高標準溫室育苗棚6個,已投入使用。育苗中心的建立,有效解決了農戶育苗不壯、影響增收的問題,大大降低了種植成本。我們還投資1800萬元,新建2萬噸果蔬保鮮貯藏庫,延長產業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全力打造集生產種植、冷藏保鮮、冷鏈運輸、包裝上市為一體的物流配送中心。去年收購銷售蔬菜5200噸,銷售收入達5000萬元,實現純利潤300萬元。”
今年40多歲張建新告訴記者:“我家里只有3畝地,以前農閑時會和丈夫會去外地打工掙錢補貼家用,自從村里打造以育苗——種植——銷售產業鏈的‘蔬菜航母’,用工增多,現在我每天就在自己家門口打工,一天100元工資,年收入3萬多元,還可以照顧家里老人孩子,一年還有35天的帶薪假期,比城里打工待遇好。”
當聽到上秦鎮副鎮長魏麗介紹說,到2018年,徐趙寨村的土地將全部流轉建設設施蔬菜大棚,并發展觀光農業時,南方網總裁歐陽農躍感慨地說:“這里跟印象中的西北農村完全不一樣,村民們科學規劃,搞起大棚種植,既發展了經濟,也保護了環境,找到了一條實現社會經濟環境系統效益最大化的發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