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關鍵之年,全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按照“預防為主,科學治理,依法監管,強化責任”的方針,繼續堅持“集中資金,突出重點,分區治理,注重成效”的防控思路,以重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控為主線,全面推進檢疫御災體系、監測預警體系、防治減災體系、支撐保障體系四大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全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
一、提高認識,抓好“兩辦意見”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工作
認真做好《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見》、《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實施意見》學習宣傳與貫徹落實工作,強化責任,明確目標,完善措施,全面推進我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
二、落實責任措施,全面完成防控任務
全面落實省政府與各市、州政府簽訂的《青海省2015年林業有害生物防控目標責任書》和省林業廳與各市、州林業部門簽訂的《2015年度林業生產目標責任書》,層層落實“雙線目標責任制”,確保全面完成全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面積260萬畝以上,成災率控制在8‰以下,無公害防治率達到85%,測報準確率達到82%以上,種苗產地檢疫率達到100%。落實應急防控資金和物資,提高應急防控能力。認真按照《青海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控目標管理考核辦法(試行)》落實成災率等檢查考核目標管理工作,提高目標管理質量。進一步加強藥劑藥械質量、藥劑藥械出入庫登記、藥劑藥械使用環境、人員等安全管理,儲備必要的應急防治藥劑藥械,及時做好防治器械調試、維護。
三、加強監測預警,為科學防控打好基礎
突出監測預警工作的基礎性,做好監測應急周報、月報、年報及信息上報工作。按照《青海省林業有害生物中心測報點管理辦法》,做好國家級中心測報點的管理,規范化設置和管理監測標準地、固定監測樣地標識牌,將監測計劃、方案、人員、責任落實到山頭地塊,不斷提高監測覆蓋面和測報準確率,做到全面監測、及時發現、及早報告。加強林業有害生物發生趨勢預測工作,做好監測信息和主要林業有害生物預警工作,科學指導防控工作。在抓好主測對象監測的同時要重視兼測對象的監測工作,抓好天然林、城鎮防護林、經濟林監測,強化苗圃地、森林公園、產業園區、工業園區等重點區域監測工作。
四、強化檢疫執法,防范有害生物入侵危害
將檢疫執法作為林業有害生物防控的首要措施,認真執行《植物檢疫條例實施細則》、《森林植物檢疫技術規程》等法規制度,依法依規開展檢疫執法工作,切實做好林木種苗、花卉、木材及其制品的產地檢疫、調運檢疫、復檢工作。各市、州負責開展林業植物檢疫執法檢查行動。加強對染疫種苗、花卉、木材及其制品管理,做到及時、嚴格除害處理,規范辦理相關手續。加大檢疫案件查處和責任追究,堅決杜絕違規檢疫、違法辦證行為。切實落實林業資源管理檢查站檢疫檢查職責。嚴格執行“兩證一簽”制度,狠抓林木種苗檢疫,使種苗產地檢疫率達到100%,保障高標準造林等重大造林綠化工程中使用林木種苗質量,嚴禁染疫苗木用于綠化造林,確保造林質量。加強系統內部門之間的配合,積極協調外檢、交通、電力、工商、郵政等部門開展聯合檢疫執法,嚴防松材線蟲、美國白蛾等外來林業有害生物的入侵危害,突出加強木質包裝材料的檢疫工作。切實加強檢疫執法隊伍管理,落實檢疫責任追溯追究制度,加強培訓宣傳,強化檢疫員責任意識,規范檢疫執法程序,切實做到依法行政、文明執法、規范執法、服務執法,樹立防治檢疫機構隊伍良好形象。
五、突出防治重點,不斷提高防治成效
按照“突出重點,集中資金,分區治理,注重成效”的防控思路,提高防治質量效益,減少成災面積,降低成災率。以保護森林資源和鞏固造林綠化成果為中心,重點突出四大防控任務:將保護天然林資源作為首要任務,做好天然林區側柏毒蛾、小蠹蟲、落針病、云杉梢斑螟防控工作。突出抓好大通縣東峽林場天然林區飛機防治工作;將鼠害防控作為主要任務,重點抓好東部地區和環青海湖地區的高標準造林地、新一輪退耕還林地、沙棘基地鼠害防控工作。抓好互助縣林地鼠害生態防控示范區建設。將經濟林病蟲害防控作為特殊任務,以“民生林業”為服務理念,重視枸杞、核桃、櫻桃等經濟林、苗圃地有害生物監測防控工作;將城鎮防護林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作為重點任務,抓好城鎮、農田防護林有害生物防控工作,重點抓好西寧市南北山防護林和玉樹州災區防護林病蟲害防治工作;認真落實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作業卡制度,加強防治項目的檢查驗收等管理,保證防治效果。改革創新防治模式,繼續推進專業隊、公司化等社會化防治模式,積極推進“護林隊、造林隊、滅火隊、防治隊”四隊合一的林業專業隊防治組織模式,提高應急防治能力。
六、推進無公害防控,維護生態系統安全穩定
全面落實以營林措施為基礎,生物防控為根本,人工防控相結合的無公害措施,進一步提高無公害防治率,實施科學防控、綠色防控,維護全省生態系統安全穩定。將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措施納入造林設計、森林經營方案,大力營造混交林,科學配置造林樹種,推廣良種壯苗和抗性樹種,嚴禁未經檢疫、染疫苗木用于造林綠化。全省范圍內全面禁止使用劇毒、高殘留農藥。野生枸杞、白刺等天然灌木林,三江源、青海湖等重點保護區、城鎮鄉村人口集聚區和經濟林,必須實施天敵、人工、物理和生物農藥防控措施。從2015年開始,林地高原鼢鼠等地下鼠防控主要以D型肉毒素防控為主。小蠹蟲防控采取以蟲源木處理等營林措施為主、信息素監測相結合的方法。黃斑星天牛疫區,要積極實施“拔點除源”,加大蟲害木采伐更新,壓縮疫區面積,對蟲害木嚴格檢疫和除害處理。枸杞、沙棘、核桃等經濟林基地全部實施綠色防控,保障森林食品安全和林業產業發展。
七、抓好落實,全面開展林業有害生物普查工作
按照《國家林業局關于開展全國林業有害生物普查工作的通知》和《青海省林業廳關于開展林業有害生物普查工作的通知》要求,認真落實全省林業有害生物普查培訓班精神,高度重視林業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加強組織領導,落實責任措施,保障普查經費,保證工作進度,保質保量完成全省林業有害生物普查工作。
八、加大科研推廣,進一步提高科學防控能力
繼續做好與北京林業大學合作開展云杉矮槲寄生害成災主因及生態控制關鍵技術、高山毛頂蛾天敵控制技術研究工作,完成《云杉矮槲寄生害修枝技術規程》的發布與申報工作。全面抓好三江源保護區小蠹蟲綜合治理示范推廣項目的區系調查與示范推廣工作。做好D型肉毒素控鼠試驗研究和推廣應用。提高生物防治比例,推進互助縣生物防治示范區建設。做好省外專局引智項目的推廣工作。
九、加強項目管理,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按照《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誰經營,誰防治”的責任制度,多渠道籌集資金,按現行財政管理體制,積極爭取將林業有害生物應急防控、檢疫執法經費列入本地政府財政預算管理,不斷增加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投入。科學編制和嚴格審批2015年度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實施方案,突出防控重點,集中使用資金,將防控任務落實到山頭地塊。加強資金管理,嚴格按照林業有害生物防控補助費使用范圍使用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嚴禁挪用等違規使用資金。切實加強青海省藏區林業有害生物檢疫御災體系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青海省林地鼠害應急防控體系建設項目、青海省藏區林業有害生物應急防控體系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三個在建項目的實施工作。落實項目法人制、合同制、招投標制、報賬制、審計制,土建項目落實監理制,全面做好林業有害生物防控項目管理工作,保質保量地完成建設內容。認真做好已完成投資項目的收尾建設自查驗收工作。
十、抓好宣傳培訓,進一步優化防控工作環境
進一步鞏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抓好宣傳培訓工作。組織舉辦全省林業有害生物普查培訓班和D型肉毒素地下鼠防控民和縣現場培訓班。市、州、縣加強對國有林場、苗圃、個體育苗戶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檢疫預防、無公害防治等防控技術全面培訓,提高基層防控能力手段和經營管理水平。認真貫徹落實全國森防宣傳會議精神,開展形式多樣,內容廣泛的宣傳活動。利用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開展宣傳,提高全社會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認知度和參與度。開展飛機防治、鼠害無公害防控技術推廣應用的系列宣傳。加強森防文化建設,開展“嚴防有害生物,建設美麗中國”的宣傳工作,為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十一、加強隊伍建設,全面提升監管服務水平
將隊伍建設作為新常態,進一步加強行業管理。用生態文明理念指導防控工作,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生態安全的大局觀。突出加強隊伍的作風建設,在全行業樹立務實、清廉、扎實的工作作風,強化責任意識、落實意識、廉政意識、服務意識、擔當意識。重視隊伍的能力建設,層層落實培訓工作,加大培養力度,擴大學習交流,在注重業務知識培訓的同時,要突出加強責任意識、法律意識培訓,著力提高業務能力和依法監管服務水平,全面提高行業從業人員、執法人員的政治思想素質和專業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