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政策“扶”。大力推行“雙補”政策,在全市率先設立了現代農業發展專項資金,制定了產業扶持管理辦法,從2013年起,縣財政每年列支2000萬元專項資金,對新建日光溫室和鋼架大棚、集中連片設施蔬菜和露地高原夏菜生產、育苗企業及蔬菜技術指導員等進行相應補助,全力支持蔬菜產業發展。同時,對規模流轉土地發展蔬菜產業的進行適當補助,有效調動了農民發展蔬菜產業的積極性。
創新機制“引”。按照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黨員聚在產業鏈上、群眾富在產業鏈上的發展思路,先后成立了華芮蔬菜專業合作社等9個專業合作組織,組建了于家灣蔬菜產業開發聯村黨總支,探索推廣了“基地+合作社+農戶”、“支部+合作社+農戶”、“支部+合作社+基地”等發展模式,培養了于建軍、張小艷等一批黨員種菜致富能手,帶動周邊農戶4500多戶,吸納會員1200多人。
流轉土地“促”。鼓勵和支持農民在依法、自愿、有償的基礎上,通過轉包、出租、互換等多種形式,流轉土地6800畝,先后培育了九功塬子、于家灣等12個蔬菜生產基地,輻射帶動全縣發展蔬菜專業村8個,形成了以于家灣、野雀等村為中心設施蔬菜生產示范區和以東莊、棗林等村為中心的露地高原夏菜生產示范區。
拓寬市場“銷”。積極面向市場,先后招商建辦了平涼方盛綠色食品有限責任公司、陽光生態苗木繁育公司等一批產業化龍頭企業。在周邊縣(區)設立銷售網點,構建蔬菜營銷網絡,提供市場信息、資金、技術指導,發展“訂單”農業,建立供需關系,拓寬產品銷售渠道。目前,于家灣華芮蔬菜專業合作社與縣內“樂客多”超市、金德隆購物中心等簽訂農業訂單,實現了農超對接,帶動全縣簽訂農業訂單5200多畝。
循環經濟“推”。圍繞發展生態農業、循環農業,依托錦屏鎮于家灣和冉李兩個千畝設施蔬菜基地,招商建辦了于家灣鼎盛·隴泰肉牛養殖小區和冉李名翔種豬繁育場兩戶養殖企業,大力發展“畜+沼+菜”循環農業,有效解決了有機肥不足和尾菜處理難等問題。方盛公司香菇生產基地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探索出了“果樹殘枝加工木屑-木屑生產菌棒-廢料還田利用”的循環發展路子,延長了產業鏈條,提升了產業化、集約化水平。
科技推廣“提”。先后引進沙漠王子禮品西瓜、臺灣白玉甜瓜、京研迷你1號黃瓜、鐵皮石斛、靈芝等高新品種13個,今年引進平涼新豐園公司,在黑河川區種植鐵皮石斛3.5萬株、靈芝25噸,帶動特色產業發展。積極推廣膜下滴灌、頻振式太陽能殺蟲燈等新技術8項,嚴格落實技術人員包鄉抓點責任制,開展農技人員巡回“坐診”幫扶活動,及時解決農民蔬菜生產技術難題。加大蔬菜品牌認證力度,注冊了崇信甜瓜等名優品牌,認證了甘藍、芹菜、花椰菜等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2.7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