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昌邑市麥收工作全面結束,全市60萬畝小麥全部實現了顆粒歸倉。麥收期間,農業機械充分發揮了先進生產力載體作用,有力助推了麥收工作。全市共組織上陣各類農業機械3萬余臺套,其中小麥聯合收割機1330余臺,機收率達到100%。
組織得力。市農機局成立了麥收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了農機檢修服務隊、跨區作業指揮部、安全生產督查隊、信息咨詢服務組、機械調度協調組等。制定并嚴格落實了 “三夏”生產應急預案、安全生產目標責任制、“三夏”生產服務規范等制度措施。麥收期間,領導小組成員、各隊組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發揚團結奮斗、連續作戰的作風,加強組織調度,搞好服務保障,確保了麥收工作的順利進行。
服務周到。一是機械組織調度合理。麥收期間,農機部門按照“統籌兼顧、合理分配、確保需求”的原則調度作業機械,防止了麥收機械出現“扎堆”和無活干現象。二是作業機械維修服務到位。成立機械維修小組,24小時服務,進田入戶開展巡修服務,及時排除作業機械故障,減少機械“臥工”時間,保證了機械安全、高效作業。三是認真做好外地機組的接待服務工作,確保外地機組有活干、有錢賺、有安全感。
作業安全。一是麥收期間,組織執法人員巡查于各曬糧場所、田間場院以及麥收第一現場等,排查安全隱患,積極防止發生農機事故。二是深入各農機維修、經銷單位嚴查維修質量,嚴懲假冒偽劣。做到了參戰機械“不帶病”,操作人員不違規,事故隱患不存在,實現農機生產零事故。
保障到位。麥收期間,共組織本地收割機970余臺套,引進外地機械360余臺套齊上陣,籌備各類收割機配件100余萬件供應作業機械,保證了麥收作業機械及配件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