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給益海嘉里集團做代工的西王食品不甘心寄人籬下,自己做了個品牌成了益海嘉里的對手。同樣不甘心的代人做嫁衣的益海嘉里著手自己建工廠,補齊自己的短板。
6月11日,黑龍江省委書記和省長同時在哈爾濱會見益海嘉里總裁郭孔豐,歡迎益海嘉里在黑龍江布局“玉米深加工項目”,被看做是玉米油市場即將展開激烈廝殺的起點。
代工模式生變
據悉,此前益海嘉里沒有自己的玉米加工廠,玉米油一直從西王食品等工廠采購,灌裝后再貼上金龍魚的標簽出售。
“這是很多企業的模式。”銳財經行業分析師劉江遠6月24日對記者說,“缺陷是核心技術掌握在別人手里,原料也控制在別人手中,一旦合作出現問題對企業來說是致命的。”
一個佐證是,2014年,西王食品與中糧集團在山東省濱州市鄒平縣簽署“結盟協議”。這一年,益海嘉里在西王的大客戶名單上消失了;此前,益海嘉里多年從西王采購大量的散裝玉米油,曾是西王的第一大客戶。
中糧集團與西王食品同樣都是玉米油生產大戶。
西王集團所在的西王村是公認的“中國玉米油城”,占全國產量的60%以上。西王食品生產的西王品牌的小包裝玉米油,從2008年的0.4萬噸,大增至2014年的9.69萬噸,售價最高的西王玉米油產品更是是金龍魚的兩倍。
中糧旗下的食用油品牌是“福臨門”。此前,益海嘉里和中糧集團是國內進口和加工轉基因大豆規模最大的兩家公司。在國內小包裝油市場,益海嘉里集團占有30%-40%的份額,金龍魚調和油是其主力品種,含有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等多種成分,由于定位較高,不含棕櫚油成分。
西王食品在對外的新聞通稿中說,雙方牽手后,在玉米油品類便占有較大份額,擁有了更大的行業話語權,有利于促進玉米油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推動產業升級進步,改變當前的食用油競爭格局。
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益海嘉里首先開拓中國小包裝油市場,因此一直占據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
“3家競爭回到起點”
被認為是“福王結盟”的中糧集團與西王食品的牽手合作,顯然讓益海嘉里感受到了壓力。
實際上,一直以加工散裝玉米油為主的西王食品,此前一直同時為益海嘉里和中糧集團貼牌生產“金龍魚”、“福臨門”等品牌的小包裝玉米油。
益海嘉里、中糧等公司憑借較強的品牌影響力,讓小包裝玉米油逐漸為國人所接受。
市場的打開為西王食品等企業“單飛”提供了便利。在實力壯大后,西王食品大力推廣自有品牌的玉米油。2013年,該公司全年實現銷售小包裝玉米胚芽油11.75萬噸,散裝食用油6.53萬噸。不過,這與益海嘉里每年數百萬噸的銷量相比仍然相差懸殊。
西王食品顯然不滿足于在這個市場的位置。他給自己定了很明確的目標:成為玉米油領域的“魯花”。與西王食品同處于山東省的魯花集團,獨辟蹊徑,在花生油領域精耕細作,從上游花生種植開始抓起,20多年后,魯花已經坐穩市場老三的位置。
除了與中糧集團結盟,西王食品2014年還做了一件“大事”,在影視明星趙薇為代言人的廣告中,西王食品稱:“不管幾比幾,不要轉基因,我只要西王玉米胚芽油。”
這被認為是針對益海嘉里的“金龍魚”廣告。金龍魚1:1:1的廣告,老幼皆知,這樣的廣告被認為涉及不正當競爭。
此前曾有人士表示,“只做非轉基因”為西王食品將來的擴張挖了一個“大坑”。更早以前,魯花等企業在花生油產品上強調突出其非轉基因標識,而實際上花生并沒有轉基因品種。
西王高管表示:即使是坑,只要對中國消費者有利,對民族產業發展有利,西王也將義無反顧地跳進去。如今,除了西王,已有更多企業爭相主動“跳坑”,引得各界矚目。
不過,后來趙薇給西王做的廣告被要求撤下,內容也做了更改。
“目前,中國玉米油年產量已超過百萬噸,超過花生油,成為國內第三大小包裝油種,市場發展迅猛,并搶占了部分轉基因大豆油的市場。”劉江遠分析道,接下來玉米油市場的競爭將異常慘烈。
玉米深加工的產業鏈很長,深加工的產品橫跨食品、醫療用品、生物能源等多個領域,想象空間較大。
中糧集團旗下的中糧生化就是以玉米深加工作為主業,中糧集團在東北也有做燃料乙醇的玉米深加工工廠。西王食品的母公司西王集團從事果糖等多種玉米深加工業務,中糧與西王發展玉米油因此底氣很足。
“布局玉米精深加工項目,意味著益海嘉里終于可以補齊產業鏈上的一塊短板。”劉江遠說道,此前,益海嘉里的加工廠包括水稻、小麥,以及大豆、油菜籽,唯獨沒有玉米加工廠。
“益海嘉里布局玉米深加工,3家在玉米油等領域的競爭,將重新回到同一起點。”劉江遠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