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走訪中發現,目前多數銷售武夷巖茶的商家均以大紅袍、水仙、肉桂為主要產品,這些產品的受眾面也是最廣的。
“一般這三種茶的銷量是最大的。尤其是大紅袍,數量最多。”武夷山茶業協會副會長王金德分析,武夷巖茶種類繁多,特點也不盡相同,因此大家會根據武夷巖茶的產量大小、市場關注度等特點來選擇主營產品,以大紅袍、水仙、肉桂為主要銷售產品。在這個基礎上,增加一些小品種茶和名樅,可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并且避免武夷巖茶市場過于同質化。
獵奇消費捧紅小品種茶
據了解,因為歷史原因,目前武夷山,特別是正巖茶區,主要種植肉桂、水仙等少數幾種茶,其他品種或名樅的數量非常有限。隨著武夷巖茶的走俏,喜歡嘗鮮、獵奇的消費者對這些小品種茶或產量小的名樅熱情大漲。
“小品種茶或名樅一般不到年底就賣光了。”七碗香茶莊負責人李娜介紹,像雀舌,每斤的市場零售價在1500元至2000元之間,比多數大紅袍、肉桂、水仙的售價還高。另外,這些茶不僅具有武夷巖茶的一般特征,同時還具有自己的特點,因此牢牢吸引了窄眾客戶,從而供不應求。
業內人士介紹,小品種巖茶也是評判茶商貨源是否為源頭的參照物。據介紹,在茶葉市場上,擁有較大數量的某個小品種巖茶的商戶多數為武夷山當地人。原因是,武夷山當地茶農種植小品種巖茶的不多,依靠收購很難保證長期穩定的供應,一般要自己有茶山資源才會有這些小品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