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地處四川盆地東北川陜鄂渝結合部大巴山腹地,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歷年平均氣溫17.3℃。植物生長期長達300天以上,特別是南北氣候對撞形成的小氣候,最適宜藥用植物生長,素有“川東藥庫”之稱。據普查資料統計,市境內擁有中(草)藥資源2386種,其中:《藥典》收載品種431種,占《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收載中藥材品種的80.6%,人工栽培大宗常用道地藥材75種。中藥材自然蘊藏量15萬噸左右,常年收購品種達560余種,道地名優藥材烏梅、川木瓜、畢澄茄、川厚樸、川黃柏、百合、白芷、白芍、桔梗、云木香、大黃、天麻、黨參、銀杏、淫羊霍、油橄欖、烏蛇、蜈蚣、大鯢、僵蠶、雄蠶蛾、林麝等享譽國內外,產品暢銷全國并出口。
經過多年來的發展,達州中藥產業已有一定基礎,中藥產業已成為我市具有明顯比較優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據統計,全市現有中藥生產經營規模以上企業16家,規模以下企業51家,現有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37家。2014年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已達65.3萬畝,產值8.5億元,種植基地藥農人均增收965元以上;規模以上中藥企業生產銷售總額已突破15.3億元,其中:地奧天府藥業自主研發的“地榆升白片”單品種產值達到2.3億元;規模以下中藥企業生產銷售總額已突破6.7億元。先后實施國、省、市級中藥科技項目37項,完成創新投入3260萬元;擁有自主研發的中藥新藥11個,發明專利產品1個,國家中藥保護品種3個,國家重點新產品2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1個;建立市食品藥品重點實驗室1個,培育省級中藥高新技術企業1個;建立省級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示范基地1個;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中藥材規范化種植科技示范區2個。
中醫藥發展任重道遠
據悉,為實現中醫藥強市戰略,我市將全面推進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積極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并用三年時間打造100個中醫藥工作示范鄉鎮、培養100名名中醫和優秀中醫繼承人、打造1000個中醫藥工作示范村,以此為基礎強化示范單位的示范效應,促進各基層醫療衛生單位中醫藥服務能力的明顯提升。截至目前已創建23個中醫藥工作示范鄉鎮,有66個鄉鎮正在創建之中。
與此同時,我市還重點圍繞中藥材資源保護與利用,進一步摸清道地中草藥資源,收集栽培中藥材標本和藥用植物標本,開展中草藥資源基因基原鑒定工作、道地大宗中藥材品種提純復壯工作、中藥材良種選育培育工作和大宗中藥材良種培育繁育工作,逐步建成秦巴地區道地中藥材種質資源圃、秦巴地區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基因庫和中藥材良種培育繁育基地,為規范化規?;N植基地建設提供豐足種源。
我市將重點圍繞道地中藥材,大力培育優勢骨干品種。支持達州市現代中藥研究所、達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達州市林業科技推廣站會同秭香苑生物、天予藥業、欣源中藥材、龍森中藥材、百里峽中藥材、紅日農業等中藥材種植企業提純復壯道地中藥材優勢品種。
我市將積極培育選育中藥材良種,申報烏梅、川木瓜、川黃柏、川厚樸、畢澄茄、云木香、白芍、百合等中藥材gap基地認證和道地中藥材國家地理標志保護品種,采取“公司+良種基地+專業合作社+協會+農戶”等模式,積極開展中藥材規范化規?;N植基地建設,為中藥工業提供原料供應。通過大力發展中藥材種養殖產業,帶動中醫藥保健、鄉村旅游、餐飲、交通運輸等第三產業加快發展,實現項目區(基地)農戶人均增收18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