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面臨著南美和北美大豆的雙重豐產壓力,但美豆近2個月來、國內豆粕近4個月以來并未再創新低。而且美豆周二形成突破,上行趨勢顯著。展望后市,供應利空基本消化,隨著中國需求轉好以及南美新作大豆種植天氣的不確定性,豆粕有望走出一波反彈趨勢。
美豆豐產塵埃落定 利空充分釋放
由于生長期間天氣狀況良好,美豆生長優良率持續維持在60%以上的歷史較高水平,從5月開始,美國農業部不斷調高今年美豆單產水平,本月報告顯示,為47.2蒲式耳/英畝,僅次于去年,為歷史第二高位。但是,2015/2016年度期末庫存卻調至近5個月報告中的最低水平。一方面,美國農業部調低了期初庫存,調高了出口;另一方面,將今年美豆播種面積調低,反映出在美國大豆播種早期,因土地過于潮濕而部分地塊無法播種的事實,從而將今年美豆產量調低。截至上周日,美國大豆收獲完成62%,遠高于去年同期的37%以及五年同期平均收獲進度54%的水平。在后期月度供需報告中,產量調整的空間已經不大。經過數月的下跌、振蕩,美國的豐產利空盤面上已經被充分消化。
南美大豆播種存在不確定性
由于本幣下跌,雖然豆類價格不振,但在巴西和阿根廷,大豆種植仍然可以獲得較好收益。因此,市場預計2015/2016年度南美大豆播種面積將繼續增加,據巴西咨詢機構AgRural預計,2015/2016年度巴西大豆播種面積將增長2.7%,達到8100萬英畝。截至上周五,巴西大豆播種完成8%,高于一周前的3%,略高于上年同期的7%。但是在主產區馬托格羅索州和喜拉多草原地區,由于持續下雨,農戶無法下田作業,大豆播種進展一直非常緩慢。預計今后幾個月在環太平洋地區,厄爾尼諾氣候模式將繼續發展,而該氣候模式將給南美帶來過多降雨,可能影響到南美大豆播種以及早期生長。另外,隨著時間的推移,南美大豆已經銷售殆盡。美國將成為大豆市場的主要供應源頭,美國更加有意愿、有能力借助各種題材將豆價維持在高位。之前我國簽訂了1300多萬噸的美豆采購意向,而使意向成為現實,更好的策略是推高價格,迫使我國進口商在高位點價。
國內豆粕需求轉好
隨著秋冬季節來臨,國內養殖、飼料業也進入傳統需求旺季。數據顯示,8月全國飼料總產量環比增加4%。目前生豬價格雖然略有下跌,但仍處于近幾年相對高位,而由于玉米價格大幅下跌,豬糧比急劇上升,加之豆粕價格處在低位,養豬有著400元/頭以上的豐厚利潤,刺激養殖戶擴大存欄量。國內生豬存欄量在7、8月連續兩個月環比增加,養豬業觸底回升跡象明顯。
技術上看,CBOT大豆主力11月合約在低位橫盤2個月后,突破盤整區間上沿以及5月底和6月中旬低點形成的壓力位,上漲趨勢較為明顯。而內盤豆粕久橫不下,顯示下檔支撐強勁。操作上可逢低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