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行情在經歷了國慶假期后短暫的“蜜月期”后急轉直下。一方面沿海地區進口大豆到港數量依舊龐大,豆粕繼續面臨較大的供應壓力;另一方面,終端養殖規模大幅縮減使得飼料消費能力下降,豆粕需求首當其沖。在如此惡劣的供需雙利空夾擊下,豆粕價格“跌跌”何時休?
一、進口大豆連續7個月同比增加,豆粕市場利空基調依舊,
據本網統計,10月國內大豆到港預期為579萬噸左右,11月為639萬噸左右,由海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在2015年1-9月進口大豆總量為5970萬噸,同比增加695萬噸。從上圖可以看出,在5-11月國內大豆進口量均同比增加,使得油廠開機率持續處于偏高水平,豆粕供應量充足,壓制豆粕市場,于是部分油廠采取控制大豆壓榨量的方式,使豆粕產量僅略高于合同量,來降低豆粕現貨庫存。但我國養殖業需求遲遲沒有得到明顯改善,導致國內豆粕供應量依舊大于下游需求量,豆粕市場利空基調仍存。
二、下游需求不振,油廠挺價意愿減弱,飼料廠繼續觀望,
根據我國農業部公布的9月生豬存欄信息,全國生豬存欄量為38963萬頭,雖環比增加0.6%,但同比減少11.80%;能繁母豬存欄量為3852萬頭,同比減少15.40%,環比減少0.2%。這說明雖然前期我國豬肉價格持續飆升,但是國內生豬養殖狀況依然沒有發生實質性的恢復和改善,飼養市場需求恢復仍需時日。目前國內生豬存欄量和能繁母豬存欄量依舊處于低位,導致生豬養殖市場對飼料的消耗進度放緩,作為飼料原料的豆粕需求量也將繼續偏低。
由于終端市場消費狀況依舊不佳,飼料企業在原料采購方面保持謹慎態度,實施隨用隨采策略,導致上周國內豆粕成交量持續低迷。且據本網統計,山東地區豆粕庫存量有所增加,致使部分油廠對豆粕的挺價意愿逐漸減弱,飼料廠繼續保持觀望態度,給豆粕價格帶來壓力。
綜上所述,在2015年下半年我國大豆進口量明顯高于去年同期,油廠或將繼續處于高開工率狀態,這將直接導致國內豆粕供給充裕,而養殖業需求并沒有出現實質性變化,使豆粕市場承壓。加之同為飼料原料的玉米價格近期走弱,拖累豆粕現貨價格,進而導致短期內豆粕價格仍有下跌可能。若11月國內大豆到港速度放緩或飼料企業補貨周期來臨,豆粕或將迎來反彈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