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全市蔬菜工作會議上了解到,2015年,揚州全年蔬菜生產面積65萬畝,產量315萬噸;今年全市將新增蔬菜基地4000畝,蔬菜生產總面積將達65.4萬畝。市區“菜籃子”基地方面,除現有南面的廣陵區沙頭鎮和東面的江都區吳橋小紀基地外,還將在西邊開發區樸席鎮和北邊邗江區的槐泗、甘泉一帶分別新建基地。
重點推廣防蟲網
今夏市民將吃上“防蟲版”葉菜
“三天不吃青,嘴里冒火星”。揚州人愛吃葉菜,但夏天葉菜容易被害蟲吃。為解決這一難題,2016年,我市將重點示范推廣應用防蟲網避雨葉菜栽培等設施,以減少葉菜在夏季受高溫、暴雨、病蟲害等不利因素的影響,提高蔬菜品質和產量。這意味著,今年夏天揚州市民就能吃上“防蟲版”新鮮葉菜。
防蟲網是蔬菜尤其是葉菜類栽培的一種新型技術,既可將害蟲拒之于網外,又可大幅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同時,還能遮陽、調節小氣候,有利于夏季葉類蔬菜的生長。
新建“菜籃子”基地
城西和城北也將有蔬菜基地
今年起,我市將啟動新一輪“菜籃子”基地建設,對“1161”“菜籃子”工程也有了全新的定義。第一個“1”是形成“一環四區”市區“菜籃子”生產布局;第二個“1”指的是建立1套完整的安全優質蔬菜生產保障體系,“6”指的是利用電子商務、直營直銷的蔬菜占銷售總量的60%;最后一個“1”指的是揚州城區市民每人每天平均消費1斤優質、安全蔬菜(通過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或有機食品認證的蔬菜)。
目前,揚州市區“菜籃子”基地有兩個,分別位于南面的廣陵區沙頭鎮和東面的江都區吳橋、小紀鎮。今年,我市將在現有的“菜籃子”基地基礎上,在西邊開發區樸席鎮和北邊邗江區的槐泗、甘泉一帶新建“菜籃子”基地,形成環主城區的特色鮮明、布局合理、生態良好、設施完善、保障有力的“一環四區”市區“菜籃子”工程基地。
為能給市民提供安全優質的蔬菜,新一輪“菜籃子”工程鼓勵創新,包括蔬菜新品種的引進與培育,設施蔬菜土壤連作障礙防控技術體系,蔬菜重大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體系,蔬菜精準化栽培技術體系,服務模式創新等。
建設永久性蔬菜基地
邗江區最高每畝補貼5萬元
今年,我市將持續推進6個萬畝永久性蔬菜生產基地建設,確保完成總規劃6.845萬畝建設任務。
在擴建基地面積的同時,重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條件,提高蔬菜生產的抗災能力;加強生產設施配套建設,提升設施裝備水平,提高蔬菜生產能力。
記者了解到,2015年,邗江區選址槐泗鎮建設永久性蔬菜基地,規劃面積1300多畝,原則上每年推進200畝,5年實施到位。近期,邗江區即將完成《邗江區“菜籃子”工程蔬菜生產基地規劃》,計劃以槐泗、甘泉和方巷三個鎮(街道)為重點,抓好現有蔬菜基地的升級改造和新建基地的規劃落實工作,逐步加大基地設施化比重,同時抓好其余鄉鎮蔬菜生產的擴面提質工作;邗江區政府計劃出臺專項扶持政策,在區高效農業鼓勵發展范圍內,各鎮(街道)凡建設100畝及以上蔬菜大棚的,予以每畝1萬元補助;凡建設日光溫室5畝和防蟲網10畝以上的,每畝分別給予5萬元、2.5萬元的補助,當年建設當年到位。
會議要求,開發區和邗江區“菜籃子”生產基地要針對現有蔬菜連片生產面積較小、配套設施不足等現狀,重點開展標準化生產基地、標準化生產設施、公共服務平臺等建設,建成標準化生產核心區和輻射區。
三大板塊為中心
水生蔬菜、設施蔬菜、食用菌
今年,我市將重點打造水生蔬菜生產基地、設施蔬菜生產基地、食用菌生產基地。
水生蔬菜生產基地主要涵蓋:寶應的廣洋湖、射陽湖、望直港、柳堡,高郵的開發區、龍虬、周山、卸甲,江都的邵伯、小紀、吳橋、武堅,廣陵的李典、沙頭等地。
設施蔬菜生產基地主要涵蓋:寶應的安宜、涇河、黃塍、小官莊,高郵的卸甲、城南新區、臨澤,儀征的真州、棗林灣、新城,江都的小紀、吳橋、武堅、丁溝、宜陵、郭村、邵伯、樊川,廣陵的沙頭、頭橋;邗江的蔣王等地。
食用菌生產基地,主要包括儀征的碧陽菌業有限公司、西區高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君祥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嘉康菇業有限公司、天潤吳記高效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廣陵的江蘇上品現代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高郵的豐園菌業有限公司,寶應的宏達秸稈綜合利用有限公司、百事特有限公司等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