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桂陽縣舂陵江鎮十字村西塘尾組村民肖嗣花正趕往鎮里,準備將剛剛收到的最后一筆賣糧款存進銀行。肖嗣花高興地告訴筆者:“今年晚稻的收成很好,不僅能吃上自家種的水稻,還有富余的糧食可以賣。”因為缺水,西塘尾組已經有14年沒有種過水稻,2015年,該縣財政出資幫西塘尾組新建了1座小電灌站,新增供水100立方米/小時,讓全村120余畝水稻田全種上了水稻。
桂陽水稻年種植面積達59.51萬畝,水稻灌溉全靠水輪泵站(也稱小電灌站),全縣原有水輪泵站76處,到2013年統計摸底時僅剩水輪泵站50處。“這些水輪泵站大多修建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已經運行了30多年,由于維修資金短缺等問題,其他20處因各種原因報廢。”桂陽縣水利局農村水電就電氣化股股長王志強告訴筆者。泵房破爛不堪、機泵帶病運行、渠道毀壞,灌溉效益得不到正常發揮,嚴重影響了全縣的糧食生產和瓜果蔬菜供應,成為制約全縣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大障礙。
為恢復水輪泵站的灌溉能力,桂陽縣自2013年8月起,明確提出在有水源的地方,新建及維修改造電灌設施,并連續兩年每年縣財政安排200萬元以上,通過以獎代補的形式鼓勵群眾、社會企業多方投資投勞,建設提灌設施。目前,已完成提灌工程新建及改造項目總投資1000萬元。
在縣財政資金的帶動和水利部門的指導下,村民墊資自建自修,群眾的積極性大大提高。目前,已完成投資800萬元改造電排36處、新建電排34處,實現灌溉面積2.17萬畝。投資200萬元對該縣舂陵江、樟市等鄉鎮30處水輪泵站進行維修改造,目前,30處水輪泵站基本正常運行,可確保1.6萬畝的灌區抗旱保收,小型電灌站建設改造及水輪泵站改造可確保3.77萬畝農田旱澇保收,助農民年增產糧食1.5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