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早春發新芽,侗家人人愛新茶……”近日,天氣回暖,早春來臨,三江侗族自治縣的春茶嫩芽勃發、綠滿枝頭,布央茶園里三五成群的侗家姑娘一邊唱采茶歌,一邊摘早春茶。
近年來,三江積極適應發展新常態,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堅持按照“兩茶一竹、一稻一魚”的農業發展工作思路,把茶葉發展作為全縣農民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來抓,并不斷加大對茶葉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著力促進茶業增產、茶葉增質、茶農增收。通過多年的持續發展,茶業已成為三江特色農業產業之一,布央茶、東竹茶、牙己茶等多個名優茶品種,在全區乃至全國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三江茶已經形成了頗具實力的產業基礎。
生態無公害,優質獲青睞
三江具備種植茶葉的天然優勢:雨熱同季,寒暑分明,晨昏多霧,縣內氣候、土壤、濕度極適宜茶葉生長,獨具高山出好茶之生態優勢。三江是茶樹原產地之一,人工栽培茶樹已有2000多年歷史。從1989年起,三江開始大規模種植茶葉,主要茶葉品種有福云六號、烏牛早、福鼎大毫、龍井系列、浙農系列等品種。
目前,茶葉已成為全縣覆蓋面最廣,涉及農村人口最多,農民收入最穩定的特色優勢產業。據統計,2015年,全縣茶園面積達16.1萬畝,產值11.8億元,年產干茶11000余噸,茶農人數近20萬人,茶葉產值占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的20%左右。全縣大小茶葉加工廠500多家,其中規模較大、建設比較標準的茶葉加工廠有近10家,屬于柳州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家;廣西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1個,柳州市十大農民專業合作社5個。近年來,三江茶由于天然無公害的優良品質,吸引福建、廣東、江蘇、浙江等地茶商紛紛前來采購茶葉,使三江茶葉供不應求,成為三江全縣農業產業和農民增收主要來源渠道。“十二五”期間,全縣有10萬余人靠種茶葉脫貧致富。
山間綠銀行,紅利”年年漲
近年來,為加快脫貧致富步伐,三江縣高度重視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把茶葉產業作為全縣“精準扶貧”重點產業來抓。為加強對茶葉產業項目的實施和管理,先后成立了“三江縣茶葉生產服務公司”“三江縣茶葉生產辦公室”等專門機構,對茶葉種植、管理、產品加工、銷售等環節進行技術指導。
縣扶貧、農業部門通過爭取財政扶貧資金、農業發展資金、縣本級財政資金投入茶葉優良品種示范種植和推廣,著力打造侗鄉高山“綠色銀行”。 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圍繞“農業抓產業、產業抓特色、特色抓茶葉”的發展思路,在特色產業上通過轉方式、調結構、抓提升,使項目落實到戶、金融服務到戶、科技保障到戶,讓農民積極投身特色產業發展。并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形成了龍頭引領、協會助推、大戶示范、全員共建的現代農業產業推進體系,茶葉產業走上了專業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之路,成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有效促進農業增效、茶農增收。
品牌叫得響,美名傳八方
“只有把三江茶葉打造成品牌、名牌,才能最有效地促進農民收入倍增,這不僅是三江20多萬茶農的強烈渴望,更是縣委、縣政府‘精準扶貧 ’工作的著力點之一。”三江茶業辦負責人介紹說。近年來,三江通過增質增量、提升知名度等方式全力抓好品牌創建,推動產品上質量、產業上水平。
三江積極開展茶葉系列產品開發,成功舉辦了“三江春”茶文化節,聘請國內著名茶葉專家為“三江縣茶葉產業發展科技專家”,指導研發茶葉系列產品,這些產品在全國和全區名優茶評比、農產品展銷等活動中多次獲獎,大大提升三江茶葉知名度,成功打造了“三江春”“三省坡茗”“多耶樓”“布央”“仙人山”“東竹”等一大批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力的茶葉品牌。同時,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通過到相關城市舉辦茶葉專場推介會,讓三江茶的魅力走向四面八方,不再“養在深閨無人識”。2015年,三江在深圳舉辦專場推介會,活動現場銷售茶葉5噸,銷售金額75萬元,達成供銷意向1580噸,金額1.5億元。
目前,三江已形成了全縣茶葉產品的公共品牌“三江春”,供縣內茶企統一使用、宣傳、推廣。三江茶獲得了國家地理保護標志,三江也先后被評為國家茶葉標準化示范區、全國重點產茶縣、全國十大生態產茶縣、農業部茶葉標準園建設縣、廣西無公害茶葉生產示范基地。
搭乘旅游車,發展奏高歌
“這次來三江旅游,不僅體驗了民俗活動,還能到茶園里去邊采茶邊聽侗族山歌,太有意思了!”農歷猴年春節期間,來到三江體驗侗族特色“年味”的江蘇揚州游客馮天嘯高興地告訴筆者。
隨著“大開放、大交通、大旅游”時代的到來,三江旅游和三江茶迎來了融合發展的新機遇。近年來,三江積極將旅游文化引入茶園、竹林,并與傳統的百家宴、侗族大歌、蘆笙踩堂等侗族民俗文化相融合,打造集生態、休閑、風情于一體的旅游景觀。通過打造獨具“茶”特色的休閑農業觀光旅游景點和現代化農業示范基地,讓游人深入景區有物可賞,盡情體驗茶葉采摘及制作、品嘗的樂趣,深切感受侗茶文化的豐富內涵,從而實現促農增收目標。目前,三江已成功開發“仙人山”茶園觀光游、“云霧茶山”觀日出、“千人采茶廊”等旅游項目,有效促進三江旅游業和茶葉產業的多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