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民“貓冬”的季節,山東省莒南縣農機局卻擠滿了前來參加購買農機咨詢和農機化服務培訓的農民。“咱常年種花生,這幾年種植規模達到了210畝。這種地多了,工錢是大頭,用機器代替用工是出路。”大店鎮四角嶺村花生種植大戶耿洪強說。
春節前夕,莒南縣農機局利用春節前農閑時間,印制宣傳材料,把經過對比試驗示范后比較適合本地作業的先進適用機械和技術,通過趕大集、在農村主要路口設立宣傳欄和張貼等形式進行宣傳。同時,在縣電視臺開辦了專題節目,通過新聞媒體對先進適用機械技術進行宣傳報道,多方位引導農民合理購置農機。
縣農機局推廣站站長宋會強說:“可別小看了這些宣傳,這都是咱莒南經過多次對比試驗后選出的農機,有圖有真相,咱是通過多種宣傳手段,用實效說服農民。”宋會強告訴記者,僅去年一年,莒南縣就引進了38臺自走式花生聯合收獲機械和分段式花生收獲機2682臺、小型花生播種機2151臺,應用于大田生產,并選出應用效果好的農機,在播種、收獲等關鍵農時,召開現場會向農民現場推廣。
據莒南縣農機局局長王建偉介紹,花生是莒南的農業主導產業之一,常年種植面積約40萬畝,總產約1.25億公斤,居全國第二位,單產居全國第一位,被譽為“中國花生之鄉”,是全國最大的優質花生良種繁育基地和出口貿易集散地。2014年,山東省農科院在莒南創建的花生單粒精播技術高產攻關田畝產達752.6公斤,刷新了全國31年的花生單產高產紀錄。該縣花生加工產業集群被評為省級特色產業集群,“莒南花生”被農業部確定為首批6個國家級農產品地理標志示范樣板創建試點之一。
“這幾年,莒南圍繞提升花生規模化、標準化種植水平,以推廣花生生產全程機械化為抓手,通過加強農機研發、建立示范基地、召開現場會、培育農機大戶、加大宣傳力度、舉辦專題培訓班等手段,多措并舉為農民提供全方位服務,幫助農民選購性價比高、使用效果好的農機。”王建偉說,縣里還在金勝公司出口花生示范基地、玉皇公司花生種植基地等建成了5處花生收獲機械化技術的試驗基地、示范推廣基地和培訓服務基地,農民可以隨時到此參觀學習,現場觀看各類農機的作業效果。此外,莒南還于2014、2015年分別承擔了山東省財政支持花生機械化收獲技術推廣項目。2016年,莒南又爭取到了農業部農機技術推廣花生全程機械化生產項目。
得益于這些系統化舉措,莒南花生機械化種植水平大幅提升,2015年花生機械化播種率和收獲率分別達到90%和65%.2015年9月16日,全國三秋農機化生產、深松整地暨花生機械化觀摩培訓活動在莒南召開,機械作業觀摩現場演示了花生機械化復試作業播種、花生機械化聯合收獲、分段收獲、撿拾收獲,深松整地作業。
幫助農民選購適宜農機,推進花生機械化生產,農民最得實惠。莒南縣國利花生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作國說:“種花生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尤其是收獲的時候要一直蹲在地里,從地里刨出來之后還要將花生一顆顆摘下來,因此種植規模一直上不去。這幾年,得益于花生種植機械化推廣,農機局的工作人員幫助咱選購了合適的農機,合作社的花生種植規模迅速擴大,目前已經達到400畝,2015年社員戶均收入達到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