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鉀肥行情不佳,年底時結轉庫存量巨大,純粹從數字上來看的話,確實2016年氯化鉀海運大合同并沒有什么簽訂的必要,不過考慮到用肥安全以及與進口商的長期合作,目前國內、國際諸多業內人士大都猜測大合同將在5月份以后簽訂,在下半年執行。
關注大合同主要就是兩點,其一為價格,其二為時間,至于數量則因為長期合作框架協議和固定加可選的形式,以及物流的一定滯后性,一般情況下倒不用太多去關注。時間方面前頭已經簡述,下面主要談一下價格。
在一般情況下,我國氯化鉀大合同的價格與東南亞地區同期現貨價格相比要低20-30美元/噸左右,同巴西地區大顆粒鉀價格相比要低20-50美元/噸左右。
再結合最新的國際價格及海運費,那么可以推測若現在簽訂大合同,到岸價將在220美元/噸,且仍應有快遣返利20美元/噸。當前匯率下,此價格折合港口60%紅鉀成本僅為1600-1750元/噸。據中國化肥網統計,3月中旬港口60%紅粉主流報價1850元/噸,成交略低,若上面推算成立,那么就意味著港口氯化鉀價格至少還有100元/噸的回落空間。由于剩貨仍很多,而4月份以后鉀肥需求將減弱,所以氯化鉀價格繼續下行的可能性的確不容忽視。
有人說國際形勢或將變化,為大合同帶來變數。雖然國際主要地區鉀肥價格已經連續三周維穩,據稱巴西地區4月份以后需求將有所增加,供應商預計鉀肥價格已經觸底,或將有所反彈,但是庫存、匯率因素下,巴西地區的價格即使反彈應該也不會太迅速,而本身其價格在最低端,所以即使其小幅反彈,對于我國低價簽大合同的推測影響也并不大。其它地區暫時未見價格有上行趨勢。另外供應商產量、出口量降低的消息陸續傳來,但短期內也只能視為其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而非主動為奪回話語權所進行的操作,所以眼下國際鉀肥行情對國內市場的影響仍是絕對的利空。
說進口商不愿意低價簽單怕虧損嚴重,其實也是業內無奈的、意氣用事的發泄而已,市場經濟環境下,進口商當然肯定會綜合考慮前期虧損、去庫存速度、國際形勢尤其是新貨物銷售預期等因素,然后才能簽訂大合同。盡管目前談判的話語權稍向我們傾斜,但是外商是否愿意低價簽單、低價形勢下能拖多久再簽單,這些都是存在變數的。
綜上,雖然不能說我們肯定會將新的大合同簽到220美元/噸那么低,但目前來看這樣的可能性比較大,這種趨勢絕不能忽視,所以我們暫且保持對氯化鉀的謹慎操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