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調整種植業結構,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推進高原特色產業的發展步伐,今年,哈巴河縣在往年種植中草藥的基礎上,又引進了中草藥黃芪進行示范試種。
這兩天,記者在加依勒瑪鄉東瑪依沙斛村、庫勒拜鄉薩爾沃依村、薩爾布拉克鎮農科村等地看到,村民們正在通過人工和機械兩種方式播種黃芪。今年,加依勒瑪鄉東瑪依沙斛村村民陳國輝試種了450畝地黃芪。
“以往來我們本地方這個土質,經過好多年種植別的東西,現在土質有些老化,今年嘛,我們把這個黃芪專門做了實驗,如果試驗成功了,明年,我們想大力把種植面積擴大,對農民也是一種收益吧”加依勒瑪鄉東瑪依沙斛村村民陳國輝說。
黃芪是一種較為常用的中藥材,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素有“補氣固表之圣藥”之稱,藥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民間也流傳著“常喝黃芪湯,防病保健康”的順口溜,目前國內主要產于內蒙古、山西、甘肅、黑龍江等地,近年來黃芪市場銷售前景持續向好。
“加依勒瑪鄉作為一個農作物種植大鄉,為了改變以往農作物種植單一的現象,我們及時進行了種植業結構調整,引導老百姓試種高產收、高收益的中草藥種植,今年在我們鄉試種黃芪達650畝。”加依勒瑪鄉掛職副鄉長劉志峰說。
今年,哈巴河縣農業局種子管理站從外地引進了120噸黃芪,分別在加依勒瑪鄉、庫勒拜鄉、薩爾布拉克鎮等較為適合種植黃芪的地方,進行了實驗性的示范試種,預計到今年10月份便可收獲,若試種效果理想,每畝地將可收獲700-800公斤黃芪,畝產值將在4900元到6400元之間。
“今年在縣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咱們企業的訂單保證之下,我縣今年種植黃芪2000畝,同時就是在薩爾塔木鄉,加依勒瑪鄉、庫勒拜鄉和薩爾布拉克鎮都布的有示范田,希望通過咱這個黃芪示范戶的帶動,把咱們中草藥產業進行一個成功的調整,使咱們農戶能增收,企業有效益。”縣農業局局長張秀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