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春天,鉀肥市場的表現雖說比預想中要好一些,但仍十分有限,可以說廠商們都只是有些茍且地活著。五月雖是春的尾巴,對于大部分鉀肥人來說卻已意味著要逐漸進入小淡季。未來,會有詩和遠方嗎?
五月的鉀肥市場,我們主要應該關注的就是2016年氯化鉀進口大合同談判了。
一些大企業表示,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港存在降低,國際的價格在筑底,所以也許我們已經錯過了談出一個最低價的機會。目前對于大合同價格的預期,主流的猜測是220-230美元(去優惠后到岸價),這樣的價格折合成本是1800元(噸價,下同)左右,也就是說60%紅粉港口售價可能會在1800-1850元,這與當前的市場價格比較相當。不過,白鉀對應的價格并沒有眼下2000-2100元左右這么高,現在白鉀與紅鉀價差較大主要是因為白鉀需求量較大,貨源相對有限。一旦大合同確定,新貨開始發到,預計白鉀與紅鉀的價差將會有所縮小。
既然說大合同談判拖得過久可能反而會減少我們的籌碼,所以國內外眾多業內人士多預計在五月或者六月,這個談判應該就會出來結果。而五月底將在莫斯科舉行IFA會議,也許最終的時間點就在這個會議前后。
另外,我們也要想到可能的意外。在價格方面,應是低于上面預期的可能性要稍大于高于的可能性,除非時間繼續拖下去。時間方面,畢竟港存仍遠高于往年同期,行情現狀仍不太理想,繼續拖的可能性大于很快簽的可能性,除非國內漲勢促成或是國際觸底并普遍反彈;或者,港存繼續快速下降或國內外有大型生產企業的開工率出現顯著下降。
所謂意外,就是可能性并不大,上面只是給大家提個醒。其實本身這些意外之間就存在矛盾:如果時間一直拖下去,按理來說價格較預期走高的可能性會變大,但是極大的可能是因為港存消化慢、供應仍充足或是價格十分疲軟、無法抬頭,我們才會拖,這就與價格可能走高這一可能相矛盾。相反,若早簽,應該是有跡象顯示行情將好轉或者是有信心抵抗供大于求矛盾,但是早簽的話應該是簽一個低價的可能性更大,這也是矛盾的。
所以,筆者覺得沒有必要糾結,上面的糾結只是給一些糾結的業內看的。沒有人會懷疑鉀肥的未來會有詩和遠方,但是顯然要到達“遠方”我們還有著較長的路要走,不要只想著詩和遠方,冒進的結果可能只會看到海市蜃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