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一早,甘肅張掖市甘州區明永鎮燎煙村的馬玉萍就和丈夫一起在地里播種玉米了。“我們每年都與正規種子公司簽合同,根據公司對不同品系的不同技術要求制種。我家20畝地每年的制種收入都很穩定。”提起制種,50歲的馬玉萍笑得很開心。
因為農業部農業轉基因作物監管督導組是隨機走進燎煙村這片制種基地,所以馬玉萍并不知道面前幾位查看播種情況者的具體身份。“我聽說過但沒接觸過轉基因種子,鎮里、村里都要求我們規范制種。國家不讓種的,我們肯定不生產。”她告訴記者。
作為國家級雜交玉米種子生產基地,張掖市的玉米種子生產面積占全國玉米制種面積的30%。來自甘肅省種子管理局的數據顯示,2015年,甘肅省雜交玉米的制種面積達149萬畝,產種量為5.3億公斤,面積和產量分別占全國玉米制種總面積和總產量的43.5%和48.3%。因此,甘肅省成為2016年農業轉基因作物監管督導的重點省區之一。
根據2016年發布的《農業部關于進一步加強轉基因監管工作的通知》《農業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16年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管工作方案〉的通知》《農業部辦公廳關于加強農作物種子監管工作的通知》要求,農業部派出三個農業轉基因作物監管督導組,于4月24日至29日對新疆、甘肅、吉林、遼寧、內蒙古、黑龍江開展聯合督導。督導組深入田間地頭、走進種子企業、訪查種子市場,隨機取樣檢測;調研相關科研院所,實地查看實驗室和試驗地;了解各省區相關部門的監管舉措和建議訴求。通過聯合督導,推動各地扎實開展農業轉基因作物監管工作,抓早抓小,嚴防開展非法試驗和轉基因種子下地,著力提升監管實效。
嚴守種植關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六師軍戶農場今年的玉米制種面積為4.8萬畝,副場長姜鵬告訴記者,農場以規模化、市場化、產業化為方向進行集中管理,與種子企業簽訂非轉基因承諾,對全場所有親本進行快速檢測,同時要求制種地塊保持四周有400米的隔離區,避免了異花傳粉。
根據農業部相關文件要求,按照“預防為主、標本兼治、檢打聯動、綜合治理”的原則,被督導單位均做好基地源頭的早期排查工作。新疆自治區統一購進BT快速測定試紙,發放至重點市縣,要求相關業務人員全面排查轄區內制種親本及幼苗。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統一下發50包轉BT基因檢測試紙條,用于師團場玉米種子的轉基因成分檢測,要求各團場對轄區內種子100%檢查,各師隨機抽檢10%,兵團隨機抽檢5%,一旦發現非法轉基因種植行為,各級管理部門均承擔相應責任。甘肅省農牧廳對轄區內親本種子抽檢全覆蓋,共抽取親本種子樣品2025份,發文要求所屬市縣對制種田苗期葉片再次全覆蓋檢測,確保不留死角。
黑龍江省要求各地市在種植計劃中明確禁止未經審批的轉基因作物種植,重點監管玉米、大豆主產縣和以往有舉報的縣,種植環節部署快速檢測任務2300個。各地形成了上下聯動、共同監管的良好局面。
新疆自治區農業廳印發《關于嚴格禁止轉基因玉米在我區制種的通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局印發《關于加強兵團玉米制種基地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并修訂實施《兵團玉米制種基地管理辦法》。甘肅省農牧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同時制定《2016年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管方案》。分別對轄區內科研教學單位、種植基地、制種企業及銷售門店在農業轉基因監管上作了統一安排和部署,規范了程序要求,明確了責任義務。
嚴把市場關
根據《種子法》和《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等規定,未取得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和品種審定證書的轉基因種子不得生產經營推廣銷售。農業部要求各級農業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管工作,堅決嚴厲打擊非法生產經營轉基因種子行為。
在遼寧新民市的農資市場一條街,聚集了幾十家種子經銷店。新民市博大種子有限公司的博學方告訴督導組:“市里的執法部門對我們要求很嚴格,經常來這里檢查在種子銷售上有沒有違法行為。”
新民市農業監察大隊今年以來對全市的163家種子經營業戶進行了三次全面排查,重點排查內容包括是否有委托代銷手續、是否銷售轉基因種子、是否存在套包套號等問題,營造了嚴厲打擊非法轉基因農作物種子的高壓態勢。
在吉林榆樹市種子銷售一條街上,督導組隨機抽檢了25個玉米品種。據了解,榆樹市每年用種量在1萬噸左右,全市登記備案的種子經銷商店有325家,企業設立的分支機構有8家。今年市里先后制定下發了《榆樹市2016年打擊侵權套牌和制售假劣種子專項行動方案》《2016年全市種子市場監管工作意見》等文件,并在全市發放“致農民朋友的一封信”“科學選種用種手冊”“轉基因生物安全科普知識”等宣傳品,還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媒介進行宣傳,使種子管理要求在全市農村做到了家喻戶曉。
黑龍江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區和綠色食品生產基地,今年省委、省政府又提出創建1億畝非轉基因大豆生產基地的目標,轉基因作物安全監管任務十分艱巨。全省以“屬地管理、部門協作、檢打聯動”為原則,推動全省轉基因作物監管工作走向制度化、常態化。省政府每年撥出專項經費用于轉基因安全監管,對種子、研究和種植環節、食品加工環節、糧種子經營門店開展種子質量監督抽查,并嚴厲打擊走街竄巷銷售未經審定品種的行為。
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廳采取自查、互查、督查三個階段開展春季市場監管工作,對31個旗縣、38個鄉鎮、25個種子交易市場的506個種子經營門店進行抽檢。此外,還對轉基因玉米進行了專項執法檢查。
強化科研環節監管
在內蒙古包頭市郊區,有一塊大約20畝左右的耕地。從2014年開始,這里承擔著中國農業大學玉米工程技術院士工作站玉米新品種的試驗種植。督導組當場指出了這塊試驗地存在著全封閉管理方面的不足。
內蒙古是我國農作物試驗田相對集中的地區之一。一直以來,當地對研發單位、品種審定環節、生產經營環節不斷加強管理。對未獲得轉基因生物安全生產應用證書的品種,一律不得進行區域試驗和品種審定。
新疆自治區農科院、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墾科學院、新疆石河子大學、甘肅省農科院等單位均有明確的轉基因生物安全負責小組、安全管理制度和規范的操作流程。督導組對這些院校的相關實驗室、試驗田進行了實地走訪,并查閱了以往檔案材料。
幾個省區突出科研環節,加強試驗品種審定監管。嚴格執行品種審定必須檢測轉基因成分的規定,對參加審定的品種,一律要求提供轉基因檢測報告,對參加區域試驗的品種全部進行轉基因成分檢測。同時加強種子南繁基地監管,嚴防種子南繁中混入轉基因種子。從源頭上防止轉基因材料進入環境。針對科研單位各自特點,督導組提出了相應的措施和意見。抽檢種子公司
4月29日,督導組對張掖市富凱農業有限公司進行突擊檢查。該公司剛剛因2015年非法生產轉基因玉米種子而被通報全國。公司負責人向督導組保證一定吸取教訓,絕不會再非法生產轉基因玉米種子,并通過與合作企業簽訂的“三保證”(保證親本不是轉基因、保證品種真實性、保證及時兌付種子款)承諾書來重塑公司形象。
督導組還走訪了新疆昌吉華西種業公司、昌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九圣禾種業公司以及甘肅隆平高科種業有限公司等種子企業,對企業庫房的玉米種子進行了隨機抽樣。被抽檢企業承諾加強管理,嚴格把關,對所有育種材料先檢測后生產,同時避免異花授粉和自生苗污染,堅決杜絕轉基因事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