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綠色、安全、生態為導向及加速推動轉型發展,促進產業優化升級,是‘十三五’確保我國肥料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緩控釋肥的綠色、環保、高效等功能完全符合我國肥料行業結構調整方向。”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理事長周竹葉5月28日在中國緩控釋肥十年發展峰會上表示。
據悉,緩控釋肥作為一種環保、高效、省時、省工的新型肥料,歷經十年快速發展,現已成為我國肥料行業發展的主要方向。
相關研究顯示,緩控釋肥與復合肥混合使用,可以大大地提高肥效,一般的肥料利用率為30%,如摻混20%的緩控釋肥,其利用率可提高到45%左右。而利用率提高到50%,成本僅需增兩成左右。
“9%的耕地用了全世界35%的肥料,浪費非常大。”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司長周長益表示,我國已是全世界最大的化肥生產國和消費國,但化肥利用率過低,不僅存在浪費現象,也對農業環境產生污染。去年,我國提出了 “到2020年化肥用量實現零增長”的目標,對農業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推進傳統行業的改造升級,把推廣新型肥料作為重點支持領域。
據我國首部緩控釋肥白皮書顯示,過去十年間,我國緩控釋肥產量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在25%左右,目前我國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緩控釋肥生產基地,產銷量超過2100萬噸,累計推廣面積約5.25億畝,實現節支增收1100億元,有力地支撐了 “三農”事業發展。
“2020年要實現化肥零增長,每年增幅需減少0.2個百分點,按目前情況來看,實現零增長甚至負增長,完全有可能。”農業部種植業司副司長何才文介紹,自2013年“緩控釋肥”寫進中央一號文件以來,農業部把緩控釋肥作為一項新肥料、新技術加以重點推廣,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化肥使用量增幅為0.4%,遠低于此前每年1%以上的增幅。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金涌認為,推進化肥行業轉型發展,需要各司其職,通力合作。要發揮先進企業示范作用,改變小農經濟這種經營模式,真正依靠市場經濟力量;政府應引導精準施肥、合理施肥,有機、無機肥的復合使用,使我國農業更安全,農民更增收,資源更有效地利用。
據悉,因緩控釋肥的綠色、環保、高效等功能符合我國化肥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向,未來仍將快速發展,年均復合增長率預計在10%——15%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