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貴祿,欽南區康熙嶺鎮新營村委上南生產隊一名普通的村民,常年漂泊在外打工。幾年前由于父親病重、母親年老,家庭長期處于貧困狀態,遂返鄉創業養殖竹鼠,最終脫貧致富。飲水不忘挖井人,脫貧后,他沒有停下腳步,而是帶動周邊農戶成立竹鼠養殖專業合作社,實現規模化養殖。
孝順:返鄉照顧重病父親
四川、福建、安徽、湖南……11月5日,溫貴祿向記者歷數他曾經打工過的省份,“我從2001年開始外出打工,全國很多個省份都待過。”以前,溫貴祿是做廚師的,工作辛苦,工資不高,過年過節也不能回家,在外漂泊多年的他已心生厭倦。
直到前幾年,溫貴祿父親患上骨癌,母親上了年紀,弟弟還在讀書,心急如焚的他馬不停蹄地從外地趕回家照顧重病的老父親。為給父親治病,他不但花光了自身積蓄,還向親朋好友借錢。“欠別人的錢,直到2014年才還清,終于松了一口氣。”他笑著說。
父親久治不愈去世后,整個家庭重擔全落在他和妻子身上。由于溫貴祿和妻子受教育程度較低,而且缺乏專業技能,不僅要贍養老人,還得撫養兩個女兒成長,種種壓力讓其不堪重負。
思變:小試牛刀養殖竹鼠
“我上網的時候,無意中看到竹鼠養殖的信息,真的非常偶然。”2012年,溫貴祿通過網絡得知,竹鼠養殖過程簡單,操作方便,而且飼料只需要竹子和草,具有低成本、高收益特點。說做就做,擺脫貧困的堅定信念讓他不再猶豫,果斷選擇了養殖竹鼠。
他主動向欽南區林業局、扶貧辦等相關部門咨詢并尋求專業技術指導,通過對養殖投入與產出對比分析,打消了老母親對養殖竹鼠失敗的顧慮,到南寧收購了20對竹鼠回來小試牛刀。由于資金不足,他一邊打工,一邊養竹鼠。
“一開始養,就死了十幾只。”溫貴祿“摸著石頭過河”,慢慢摸索出養竹鼠的規律,“竹鼠一公一母會打架,母竹鼠還會因為護犢子咬死公竹鼠,所以要懂得把他們隔開來養。而且竹鼠性喜安靜,喂養他們的時候,不能吵。”他吸取教訓,迎難而上,第一批竹鼠出欄就給這個貧困的家庭帶來了較為可觀的經濟效益。
收獲:成立合作社互利共贏
在第一階段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溫貴祿萌生了一個更加大膽而成熟的想法——成立一個專業合作社。他希望帶動周邊群眾加入養殖隊伍,不斷擴大養殖規模,實現規模化養殖。
2015年,在溫貴祿的帶動下,部分農戶也積極響應,他們成立了竹鼠養殖專業合作社。現在,該合作社社員已有10多人,管理與養殖過程都不斷完善,而且還制定了科學的養殖計劃,銷售渠道也不斷拓寬。目前竹鼠存欄已有1200多只,產值約16萬元。
不少農戶向溫貴祿買竹鼠苗,也開始養殖起竹鼠,就連遠在靈山縣陸屋鎮的居民,也通過互聯網向他購進200對竹鼠苗。康熙嶺鎮詩家村委的貧困戶鄭彩艷,丈夫去世后,上有老下有小,溫貴祿上門悉心指導她養殖竹鼠,帶領她走上脫貧致富路。“現在網絡很便利,社員們如果有問題,一般都會拍照,在微信或者QQ上發給我,讓我指導。”他告訴記者。
如今,溫貴祿家已蓋起兩層樓房,用圍墻圍成一個庭院;妻子在靈山縣太平鎮辦起了化妝品連鎖店,女兒們都在讀書,閑暇時繞膝跟前。下一步,溫貴祿打算在旁邊擴建一個養殖場地。從貧困戶到脫貧致富,溫貴祿僅用了3年的時間,經過辛勤的努力,他們家的日子也正蒸蒸日上、和和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