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強是三峽集團中國水利電力對外公司的一名項目經理,已經在蘇丹生活了7年多時間,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老蘇丹”了。現在,他正加緊與他的工友們一道,對位于蘇丹北方州的馬塔革泵站進行提質改造。王洪強告訴中國網記者:“這批正在改造的泵站項目是2002年由中國援建蘇丹的。泵站將尼羅河水抽到渠道,用于灌溉北方州的農田和解決當地居民的生活用水”,“蘇丹的天氣炎熱,這里靠近尼羅河的地方都是綠色的,但其他的地方很多都接近于沙漠,只有靠引水灌溉才能發展農業。而他們當地居民的生活用水也全都倚賴于尼羅河”。
無疑,這批泵站的建成,對于促進當地農業發展和解決當地居民用水問題發揮了巨大的作用。2015年2月底,在蘇丹政府的支持下,王洪強和同事們再次回到這里,開始對泵站進行提質改造,并著手在尼羅河沿岸再增建三座新的泵站。王洪強介紹說:“這次改造項目的工期大概需要2年多的時間,明年年中左右就可以進入收尾階段。項目現場有30多名中國的技術人員,也有一些蘇方的人員參與到項目中來。這個項目完工后,周邊約五萬多畝的農田都將受益。”
王洪強的同事、中國水利電力對外公司項目經理高小兵,對于馬塔革泵站項目的實施頗為自豪,他說:“(項目的運作)全部都是咱們中國的,最初建設是咱們中國人,現在修復還是咱們中國人!”
因為可以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馬塔革泵站項目受到了當地居民的普遍歡迎。王洪強告訴記者“項目開工當天,很多當地人都趕來參加開工慶典和儀式。當地民眾聚集在一起,對我們的項目開工表示歡迎。在我們執行項目的過程中,也經常有當地民眾過來詢問什么時候能夠完工”。而當地居民穆罕默德在接受中國網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很多中國的技術人員在這里幫助我們建設泵站,他們都很友善,我們很喜歡他們。我希望泵站可以早日完工并投入使用”。
結束對馬塔革泵站的采訪,新聞代表團一行又匆匆趕赴下一個采訪地。驀然回首,尼羅河畔的泵站已然漸行漸遠,而思緒卻久久縈繞不斷:中方援建的泵站不僅滋潤了北方州的土地與人民,更像是一朵馨香的中蘇友好之花,在“一帶一路”戰略的路途之上亭亭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