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值春耕備耕時節。作為全年農業生產的“第一仗”,春耕直接關系到早稻的收成和全年糧食的豐產豐收。走進湖南長沙縣廣大農村,農戶備耕場景隨處可見。
“鐵牛”替耕牛,效率勝一籌。近年來,長沙縣大力推進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各類農機具保有量逐年攀升,成為農業生產中必不可少的一環。當前正值春耕備耕時期,農戶紛紛為閑置大半年的農機具做全身“體檢”,確保其以最好的狀態備戰春耕。
筆者來到位于長沙縣黃花鎮回龍村的永吉優質稻專業合作社。只見機庫內外整齊停放了數十臺農機具:高速插秧機、履帶式旋耕機、大型拖拉機、全自動種子催芽機、無人植保飛機、聯合收割機、糧食烘干機……水稻生產所需的農業機械應有盡有,真正做到了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
在這些機器旁,兩名技師正為它們做著“體檢”,時而為農機的傳送部分打油,時而為損壞部分進行更換,忙得不可開交。
“這臺插秧機在去年雙搶時損壞了兩個插秧臂,需要更換。”指著一臺正在維修的高速插秧機,合作社負責人張文武介紹,這臺機器已使用了三年,插秧臂等一些易損部件出現了損壞,因此請來技師進行維修,順便給它做個全身檢查,該打油的地方打油,該更換的更換,目的就是讓其在春耕舞臺大顯身手。
經過技師蔣可超近兩小時的維修,這臺插秧機的各項性能達到最佳狀態。
檢修好插秧機后,蔣可超繼續檢修其他的農機,并根據張文武介紹的情況,找出農機的“病癥”并開出“處方”。“有的機器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螺絲會松動,可能導致跳檔現象,平時要注意檢修。農田的環境也要多加注意,如果田里有石頭,可能會導致插秧不均。”蔣可超提醒到。
據張文武介紹,其合作社的種植面積超3000畝,為確保春耕生產不掉鏈子,正月十一當天,便組織了合作社的主要成員以及新社員召開會議,部署了相關工作。在設備方面,除了將原有的農機具進行檢修外,還新添置了多功能立體育秧苗床,6條秧盤輸送傳送帶、2臺全自動催芽機。
“按照農業生產的客觀規律,3月中旬開始啟動育秧工作,在此期間需要準備的事項可不少,比如說準備種子、育秧基質和秧盤、肥料等,時間比較緊、任務重,因此要搶抓時間備春耕,檢修好農機以確保早稻豐收。”張文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