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孿井灘生態移民示范區嘉爾嘎勒賽漢鎮哈騰高勒嘎查一個農民合作社改變傳統農業種植方式,將1200畝農田種上了中藥材,嘗試通過轉變種植方式,實現增收。
近日,記者在該嘎查采訪時看到,玉米、葵花、枸杞、西瓜等作物都是片片新綠,不遠處一臺拖拉機在一塊空地上穿梭,車尾蕩起滾滾塵土。走近一問,原來是在平地準備播種藥材。農民合作社負責人張文新介紹說,近年來,種植玉米、葵花等傳統作物越來越不掙錢,有的農戶去年的葵花現在還在庫房里堆著。為達到增收的目的,他們正在種植桔梗、牛膝等中藥材。
今年春天,鎮政府組織農民到外地參觀學習藥材種植技術,回來后張文新聯合幾戶農民成立了藥材種植合作社,決定嘗試種中藥材。他們計劃700畝地種牛膝,500畝地種桔梗。他們還找了合伙人合作經營,由合作社提供耕地,合伙人投資并負責技術和銷售,風險共擔,利益共享。說著,張文新把記者領到另一塊田邊,田里淌過水不久,一行行綠色的小嫩葉鉆出地面。張文新說:“這就是兩個月前種的桔梗,苗出得還不錯。”
藥材種植合伙人兼技術員張云龍告訴記者,近些年,這兩種中藥材市場需求量很大,價格也可以。桔梗既可入藥,也可當涼菜、泡菜食用。產品除銷售國內市場外,還出口日本、韓國和東南亞。桔梗屬續根植物,收獲周期為2年。牛膝生長周期較短,約100天左右,正常情況下畝產干牛膝1500斤,純收入在1000元以上。“今年在孿井灘第一次種這兩種藥材,產量不好估計。銷售倒不成問題,我們與赤峰、南京好幾家制藥企業簽訂了供銷合同。”張云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