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工作隊引導村民種植中藥材,引入企業收購中藥材,近年來湖北省羅田縣大崎鎮盧家山村民逐漸走上脫貧致富路。
據盧家山村支書盧喜華介紹,海拔400多米的盧家山村有81個貧困戶。2015年羅田縣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以來,村干部和駐村工作隊幫扶有意愿、有能力的貧困戶,選準了種植太陽菊、白芨、黃精等長短結合的草本藥材,作為主打脫貧奔小康項目。沒有技術和銷路,駐村的縣體育局、縣建行工作隊就出面請來了四維公司作后盾。
當初這一脫貧項目讓村民將信將疑,工作隊隊員和村干部就一遍又一遍上門說服貧困戶試一試。起初,只能讓這些貧困戶勉強接受幾個月就能見效的太陽菊,只有2戶愿意種三年生、市場緊俏經濟效益高的白芨和黃精。為辦好試點工作,工作隊隊員和村干部輪流到所包的藥材田里上班,幫助貧困戶聯系貸款、聯系種苗、送化肥、送農藥、送技術。村支書和駐村干部還私人為貧困戶墊付運費和種子款。藥材收獲時,結對幫扶干部與貧困戶一起采摘,四維公司準時上門收購。2016年下半年,試點種菊的貧困戶享受到了比種糧勞動強度低但收入高的喜悅。
盧家山村三組貧困戶盧雅林2016年初種2畝菊花、1畝知母,當年他每畝菊花增收比種糧高3倍多,還為來他家幫工的貧困戶發放工資2000多元。如今盧雅林的知母田里布滿綠色,專家說高產高效在望。“真要感謝扶貧工作隊為我們選擇了好項目,沒有種稻谷挑草頭那樣的重活,連我這樣不能外出打工的老頭都能做。”盧雅林說。
精準扶貧乘熱打鐵。盧家山村成立了藥材合作社,除了全包60個貧困戶獨自種植技術和銷售外,今年初又流轉村民和貧困戶的田地50畝,發展白芨、黃精等市場潛力大的三年生中藥材。合作社由村集體和四維公司分別按55%和45%的比例籌資100萬元入股,發動10個貧困戶自愿參股。
61歲的盧文旭是盧家山村五組的貧困戶,家有一頭耕牛。過去他只求一日三餐有吃喝,喜歡釘在牌桌上。為引導盧文旭在藥材基地做工增收,盧喜華買一臺新犁送給他,讓他在基地包犁田和搭溝,領到工資9000元。妻子黃杏珍逢人便說:“是基地救了我丈夫,讓他走出了牌桌,身體和精神比以前強多了。”
如今,盧家山村村民對未來充滿信心。“我們要做大做強藥材生產和育苗規模,真正打造出全縣有影響的藥材小康村。”已經出任盧家山村藥材合作社董事長的盧喜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