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出生的李章志,看上去滿臉青澀,但熟悉他的村民都知道,這個小書生可不一般。到云南省巧家縣藥山鎮(zhèn)半箐村當大學生村官才兩年,李章志就成了當地有名的中藥材專家,帶領一批村民種植黃草烏致了富。
藥山鎮(zhèn)半箐村是一個位于大山深處的高海拔貧困山村。2015年秋天,李章志被選派到這里工作,走訪中他發(fā)現,村里的支柱產業(yè)還是玉米、馬鈴薯種植,很多群眾都很貧困。于是,他就開動腦筋:“怎樣才能讓老百姓富裕起來呢?”他采集當地土壤樣本,找專家咨詢當地氣候條件、地理優(yōu)勢,上網搜索適合村子發(fā)展的產業(yè)。“我們這里出產幾十種藥材,柴胡、黨參、天麻、黃芪、防風、龍膽草等,在中藥材市場素享盛名,所以得名藥山鎮(zhèn)。靠著藥山不搞藥,搞什么?”經過反復調研,在與村干部們商量、探討后,李章志提出種中藥材黃草烏,黃草烏為多年生草本中草藥,主治跌打損傷、風濕等癥,是云南白藥的主要原材料之一。
半箐村的幫扶單位是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李章志把發(fā)展產業(yè)的想法跟醫(yī)院領導匯報后,院方當即指派駐村扶貧工作隊幫助李章志發(fā)展黃草烏產業(yè)。李章志還多次邀請云南白藥集團、云南省農科院和云南農業(yè)大學專家到半箐村實地調研。在專家們的指導下,2016年9月,半箐村云坪中藥材種植專業(yè)合作社正式掛牌,李章志承擔起合作社的各項具體事務,如動員群眾入社,流轉土地,制訂合作社章程等。他還拿出積攢一年多的工資帶頭入股,從黃草烏播種、施肥、除草,到病蟲害防治,都少不了李章志的身影。
到2016年年底,合作社已種植黃草烏70余畝,發(fā)展態(tài)勢良好。由于半箐村的氣候、土壤很適合黃草烏的繁育,加上合作社田間管理做得好,云南省農科院專家在考察后稱贊半箐村合作社的黃草烏是他近幾年來見過的種植效果最好的。云南白藥集團不久前與合作社簽約,在半箐村掛牌“云南白藥集團黃草烏種植基地”,并向半箐村種植戶定向提供優(yōu)質種苗,派專家提供田間指導,收獲后由白藥集團以保護價收購。
半箐村的黃草烏,還沒上市就已經銷售一空,預計今年可為村民增收60多萬元。這讓村民們很是興奮。他們都覺得,要為李章志這個昔日的“小書生”、如今的“土專家”點贊。事業(yè)的初步成功,也讓李章志找到了下一步脫貧攻堅的著力點:依托合作社,繼續(xù)壯大黃草烏種植規(guī)模,擴充中藥材種植品種,把合作社打造成一個中藥材種苗示范基地,力爭讓更多的貧困群眾增加收入,為早日實現脫貧致富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