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八角收獲正進入尾聲,市場銷售開始趨旺。進入素有“中國八角之鄉”美譽的藤縣,處處可見八角晾曬、銷售、運輸的繁忙景象,與幾年來市場的蕭條相比,反差強烈。是什么力量使八角銷售走出低迷呢?
“登陸渤海商交所電子交易平臺,八角實現了‘觸電’上市,使價格回歸理性,生產經營逐漸恢復平穩。”廣西八角聯合會常務副會長、藤縣古龍龍淳八角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韋醒松說。
八角是廣西的大宗農產品,年產量約占全國的90%、全球的85%,藤縣的產量則約占廣西的20%。全縣有八角林40萬畝,年產八角干果5萬多噸,最好每公斤價格可到80元。
然而,從2006年開始,八角市場陷入低迷狀態,干果價格在每公斤14元上下波動,最低時僅7元。韋醒松說:“爬到那么高的樹上摘鮮果,還不夠菜市場里賣一把青菜賺錢多。”
韋醒松種有2000多畝八角林、多年從事八角銷售,是個產銷大戶。他牽頭成立了由種植、流通、加工等能人組成的八角專業合作社,雖然銷路基本暢通了,沒有造成八角大積壓,但價格起起伏伏,八角單價最高時也沒能超過18元。
面對困境,韋醒松與社員在闖市場中得到啟發:八角主產地必須掌握話語權,改變現有的農產品定價模式。他們看中了國內唯一一家現貨商品交易所—渤海商品交易所,但是交易平臺、保證金、成立公司等需要1600萬元之巨。
今年春,韋醒松與他人共同籌資,成立廣西立派投資有限公司,以大紅八角為上市產品,通過渤海商品交易所進行交易。大紅八角成為廣西第一個在國際級大宗商品現貨電子交易平臺掛牌上市的大宗商品。
4月30日,八角上市當天以每公斤16元開盤,不久即以17.28元漲停。隨后不到10天就上升到22元上下趨于穩定,最高時達到每公斤23.78元。目前每日成交額達3.5億元,藤縣當地大紅八角每公斤收購價在20元左右。
韋醒松告訴記者,這種電子現貨交易方式不一定是當時交收,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提前鎖定價格,減小市場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比如今年9月,八角的收購價為每公斤20元,如果果農覺得價格合理,就可以將八角賣出,簽訂合同,即使在12月八角大量上市價格降至每公斤16元,也可以將實物按原先的價格賣給買家。“價格公開透明,上網就可以查到,經銷商壓不了價,也哄抬不了價。”
對于經銷商來說,可以在價格低時大量買進,避免以后價格上漲造成采購成本上升,還能減少很多中間環節,從而降低成本。
渤海商交所產品開發經理劉闖博士介紹,電子現貨交易的一大功能是價值發現,也就是保證產品的價格更接近真實的價格。
“大紅八角的掛牌上市,對于種植、定價、銷售、質量安全等方面都有著重大意義。”藤縣林業局局長張光岳說,廣西八角成功登陸渤海商交所,打破了傳統的交易模式,會吸引更多的經營者和資金入市交易,從而促進市場資源重新配置整合,帶來整個產業發展的深刻變革。
韋醒松介紹,農產品要想在交易所上市,一要產量規模大,其次是能夠標準化生產,第三是跟老百姓日常生活有關。廣西八角上市,就是由一家龍頭企業帶動,并有很多交易商和企業參與進來。這將直接引導農產品走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生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