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99,婷婷国产v国产偷v亚洲高清,蜜桃av在线,一区二区不卡

子站 蔬菜網(wǎng) 水果網(wǎng) 大田網(wǎng) 花木網(wǎng) 茶葉網(wǎng) 藥材網(wǎng) 菌菇網(wǎng) 畜牧網(wǎng) 家禽網(wǎng) 水產(chǎn)網(wǎng) 特養(yǎng)網(wǎng) 種子網(wǎng) 肥料網(wǎng) 農(nóng)藥網(wǎng) 飼料網(wǎng) 獸藥網(wǎng) 農(nóng)機網(wǎng) 溫室網(wǎng) 食品網(wǎng) 工藝網(wǎng)

山西:家家有大棚 他讓落后村變得不一般

   日期:2018-08-21     來源:聚農(nóng)網(wǎng)    作者:jn720    瀏覽:228    評論:0    

  近日,記者來到應縣下社鎮(zhèn)辛圐圙村,村里的街巷都是平整的水泥路面,廣場上有籃球架、健步器、踏步器等多種體育健身器材,整個村子綠化很好,安靜祥和。

  在村西占地306畝的120多個蔬菜大棚里,黃瓜個個都有一尺長,掰下來嘗一口脆生生甜滋滋的,西紅柿個大渾圓,橙紅的顏色一看就讓人想咬一口,辣椒也頂著青綠色的尖尖在枝葉間呼喚人去采摘。

  誰都不會想到,這個村子在張大美當村黨支部書記前,十分落后。村民們用幾句順口溜來形容以前的辛圐圙村:“家住鹽堿灘、出門行路難、買賣不方便、貧困又心酸”。連任多屆村黨支部書記的張大美,怎樣把一個落后村變成家家有大棚、戶戶種蔬菜的富裕村?記者走進辛圐圙村,感受村子的新變化。

  把水泥路修到村民家門口

  “以前的辛圐圙村窮出了名,大伙出去都抬不起頭,村里也留不住人。”張大美書記一見到記者,就打開了話匣子。

  和當時同村的不少人一樣,張大美高中畢業(yè)后就跟隨父親外出經(jīng)商。但對他來說,走到哪里都是異鄉(xiāng),故鄉(xiāng)再窮也忘不了。

  懷揣著一顆赤子之心的張大美,于2002年返鄉(xiāng)后在應縣開了一家圖書超市,之后又開了裝飾材料超市。他時常回村看看,給村里的老人們送些生活用品,幫村里的困難戶找點打工賺錢的門路。

  一直熱心公益事業(yè)的張大美,前前后后為辛圐圙村孤寡、五保、特困戶捐助生活費和生活用品十多萬元,為應縣中小學累計捐贈20多萬元的圖書。

  2008年年底,全縣村委會換屆,張大美全票當選為辛圐圙村村委會主任,隨后又被選為村黨支部書記。然而,辛圐圙村要路沒路、要水缺水、要產(chǎn)業(yè)沒產(chǎn)業(yè),全村群眾不到800人,半數(shù)貧困。面對這種情況,張大美絞盡腦汁想辦法,先從修路上“開刀”。

  他三番五次跑到縣交通局爭取支持,自己捐出3萬元啟動修路工程。當年,應縣交通局出資70多萬元,村民自發(fā)籌集資金10萬元,一舉把水泥路修到了村民們家門口。

  過去村里只有一口吃水井,由于周邊村農(nóng)業(yè)灌溉打深水井,一到天旱,水位就嚴重下降,全村群眾吃水非常困難。為了解決這件事,張大美又從家里拿出4萬多元錢,請來了打井隊,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努力,打了十幾眼井。

  張大美還帶來工程隊建設村文化廣場,安裝宣傳欄和健身器材,大伙閑下來的時候可以鍛煉身體、跳廣場舞,村民業(yè)余生活豐富起來了。

  蔬菜大棚為村民增收不少

  基礎設施建設好后,張大美又開始琢磨讓村民脫貧致富的法子。2010年,他和村兩委班子成員討論考察后決定,在村里發(fā)展以日光溫室和移動大棚為主的設施農(nóng)業(yè),讓村民從靠天靠地吃飯,變成依靠現(xiàn)代化農(nóng)業(yè)致富。

  今年69歲的村民張養(yǎng)是最早加入的農(nóng)戶之一,他對此感觸很深。“一開始心里也不踏實,畢竟以前沒做過,不知道能不能掙錢,是張書記給吃了定心丸。”張養(yǎng)說,張書記挨家挨戶勸說,介紹大棚種植的好處,希望大家都嘗試一下,要不然就真的沒有出路了。村里只有1500多畝耕地,遇到干旱,一點收入都沒有。

  最終,通過爭取信貸支持、發(fā)動農(nóng)戶自籌等方式,張大美帶領村民投資450多萬元,還從山東請來技術人員,在全縣率先建起了占地306畝、由農(nóng)戶投資經(jīng)營的高標準大棚園區(qū),基本實現(xiàn)了家家有大棚,戶戶種蔬菜。當年,僅此一項,戶均增收一萬元,為塞外高寒地區(qū)群眾探出了一條脫貧致富的路子。

  張養(yǎng)當時自己投了4萬元,貸款6萬元。現(xiàn)在一天一個棚可以出500斤蔬菜,收入將近500元,到春節(jié)蔬菜價格高的時候,黃瓜、西紅柿一斤能賣到七八塊錢?,F(xiàn)在日光溫室一年可以收入五六萬元,移動大棚一年收入兩三萬元。一家人錢袋子鼓了,過得順心多了。

  “村里的這一百多個大棚一天可以出兩萬斤蔬菜,每天收入近兩萬元。”張大美說,蔬菜大棚的黃瓜、西紅柿、辣椒長勢都很好,本地和外地商販主動過來收菜。

  “……望遠方,大地一片蒼涼,而我村大棚一排排整齊又安詳,農(nóng)民把它當成工廠,把它當成銀行。用心經(jīng)營吧,大哥!它能改變你的生活,更能改變你的模樣。”這是張大美在村里大棚建起來之后寫的詩,足以看出他對村子富裕的信心。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wǎng)站首頁  |  關于聚農(nóng)網(wǎng)  |  會員服務  |  網(wǎng)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lián)系方式  |  網(wǎng)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wǎng)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瑞安市| 柯坪县| 观塘区| 枝江市| 仁寿县| 射阳县| 南和县| 沙河市| 刚察县| 吉木萨尔县| 定南县| 连州市| 枞阳县| 五家渠市| 峨眉山市| 焦作市| 潼南县| 定襄县| 广水市| 东乡族自治县| 太仆寺旗| 屏山县| 托里县| 军事| 慈溪市| 镇江市| 鹿泉市| 沈阳市| 松溪县| 五河县| 威海市| 胶南市| 颍上县| 石台县| 赞皇县| 文登市| 康马县| 临高县| 东山县| 翁源县| 如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