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價直讓市民吐舌頭
近日,記者來到雙井附近的一個農貿市場。在一個攤位前,說到菜價上漲,市民都踴躍發言。一位白領模樣的女子指著自己手中所提的兩樣菜說:“這里面就兩樣菜,一個土豆,還有一把菜心,就10塊錢,你說這青菜貴得離譜不,都吃肉得了。”
一名男子想要晚上涮火鍋吃,他來到攤位前問有沒有茼蒿,攤主說:“有,13塊錢一斤。”這名男子一下子被嚇住了,直吐舌頭:“有這么貴?那我還不如多吃點羊肉片。”攤主說:“這已經比前幾天便宜了,最貴的時候賣到過15塊錢一斤。”不僅茼蒿漲價了,黃瓜也從三塊錢一斤漲到了現在的四塊五一斤,據攤主說,這還是從5塊錢一斤的高位回落下來的。
霧霾天影響蔬菜生長
新發地市場統計部劉通告訴記者,近來菜價高位運行,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東北、華北、華東、華中地區出現大范圍的嚴重霧霾天氣,影響了蔬菜的收獲、收購、運輸,更影響了蔬菜的生長,導致菜價大幅度地上漲,“11月份山東省曾經有20天不見太陽,北京的情況也不好,這對蔬菜的生長是很不利的。”
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蔬菜專家曹華也表示,霧霾天確實對蔬菜生長有影響,這是因為霧霾天光照特別弱,滿足不了蔬菜生長需求,這時蔬菜就需要消耗原來積累的養料,嚴重時還會停止生長、發生病害,葉子變黃,會對供應產生影響。
春節前還會繼續上漲
不僅霧霾天,其他天氣因素也助推菜價的躥升。劉通指出,雖然最近菜價的上漲是季節性現象,但是近來漲幅過大、過快則屬于不正常。最近菜價整體大幅走高,不僅是因為嚴重的霧霾天氣,還有就是因為北京地區先后經歷了強降雪、強降溫,“天氣異常變化導致了菜價的不正常。”
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蔬菜專家曹華舉例說,前一段時間,北京降溫幅度很快,溫度一下子掉到零下10度,但茼蒿是比菠菜、油菜等葉類菜更喜溫暖的蔬菜,白天溫度要在20到25度、夜間溫度要求在10度到12度最合適。降溫太快,加上沒有光照,就會對茼蒿的生長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茼蒿從播種到采收一般需要60天到90天不等,大葉茼蒿可以一次種植多次采收,小葉茼蒿基本一次采收就結束。再加上茼蒿食用要求是以鮮嫩為佳,不適合遠途運輸,一般是當地供應為主,所以價格波動會大一些。
新發地市場統計部劉通表示,一旦天氣狀況恢復常態,蔬菜價格也會恢復到常態。目前菜價已經有小幅回落。最新統計顯示,新發地市場蔬菜的加權平均價是2.29元/公斤,比上一個統計周期的2.47元/公斤下降7.29%。不過他提醒說,冬季里蔬菜價格受天氣影響較大,以后還會波動,另外臨到春節還會快速攀升到一個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