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99,婷婷国产v国产偷v亚洲高清,蜜桃av在线,一区二区不卡

子站 蔬菜網(wǎng) 水果網(wǎng) 大田網(wǎng) 花木網(wǎng) 茶葉網(wǎng) 藥材網(wǎng) 菌菇網(wǎng) 畜牧網(wǎng) 家禽網(wǎng) 水產(chǎn)網(wǎng) 特養(yǎng)網(wǎng) 種子網(wǎng) 肥料網(wǎng) 農(nóng)藥網(wǎng) 飼料網(wǎng) 獸藥網(wǎng) 農(nóng)機網(wǎng) 溫室網(wǎng) 食品網(wǎng) 工藝網(wǎng)

玉米苗期蟲害及防治

   日期:2016-03-25     來源:聚農(nóng)網(wǎng)    作者:jn720.com    瀏覽:265    
 1.1.玉米蛀莖夜蛾 玉米蛀莖夜蛾[Helotropha leucostigmalavis (Butler)] 又叫玉米枯心夜蛾,屬鱗翅目,夜蛾科。玉米蛀莖夜蛾一年一代,幼蟲一般在苗期,危害玉米、谷子、高粱等作物,還可危害鵝冠草、稗草、等野生雜草。玉米蛀莖夜蛾在二十世紀70年代我省的長春、通化地區(qū)發(fā)生較重,近幾年在全省各地每年零星發(fā)生,是玉米田的次要害蟲,危害程度在經(jīng)濟損失閥值以下。
    1.1.1形態(tài)特征 成蟲體長18-20mm,翅展30-40mm。前翅黃褐色至黑褐色,翅頂角有一橢圓形淺黃色斑,中部有一個黑褐色腎形斑,前緣有黑色狐形紋。卵:黃白色,扁圓形,長0.5mm。幼蟲:黃灰色,體長26-40 mm,腹部各節(jié)毛片黑褐色,臀板黑褐色,后緣向上隆起,上面有5個向上的爪狀突起,中央一 突起最大。蛹:紅褐色,長17-23mm。
    1.1.2 發(fā)生規(guī)律及危害 玉米蛀莖夜蛾在我省一年發(fā)生一代,以卵在雜草上越冬。來年5月上中旬孵化,初孵化幼蟲即在返青的雜草上取食,6月上旬轉株至玉米上危害,初齡幼蟲就開始危害,定苗前后的危害盛期。幼蟲多從玉米幼苗莖的地下部分蛀入,蛀入后的幼蟲向上取食,有時也從玉米根部蛀入危害,被害玉米幼苗枯心,極少數(shù)切斷玉米幼莖。有轉株危害習性。一般低洼地發(fā)生嚴重,幼蟲危害期約一個月左右,6月末在被害株附近地下5~15厘米處化蛹,7月上旬為化蛹盛期,7-8月成蟲羽化飛至田雜草上產(chǎn)卵,每頭雌蛾可產(chǎn)卵200余粒,以卵越冬。成蟲有趨光性,幼蟲有相互殘殺的習性,一般一株只一頭幼蟲。5月雨水協(xié)調、氣侯濕潤,利其發(fā)生。玉米田靠近草荒地或連作田危害重。
    1.1.3 防治措施 農(nóng)業(yè)防治 清除田邊雜草,減少越冬蟲源。 化學防治 用90%晶體敵百蟲1000倍、80%敵敵畏乳油1000倍,灌根,每畝用藥掖200千克。用92.5%敵百蟲粉1千克,拌細土20千克,撒在玉米根周圍。

    1.2. 玉米旋心蟲 玉米旋心蟲[Apophylis flavovirens (Fairmaire)]俗稱玉米蛀蟲,屬鞘翅目、葉甲科。主要分布東北、華北、華東、華南,主要危害玉米,也危害高粱、谷子;成蟲也喜食某些雜草。玉米旋心蟲20世紀50年代在我北方地區(qū)發(fā)現(xiàn),近年來在我省四平、遼源發(fā)生危害呈上升趨勢。
    1.2.1 形態(tài)特征 成蟲:體長5-6mm,全體密被黃色細毛。頭黑褐色,復眼黑色。前胸黃色,寬大于長,中間和兩測有凹陷,無測緣,胸節(jié)和鞘翅布滿小刻點,鞘翅翠綠色,具光澤。足黃色。卵:橢圓形,初產(chǎn)時乳黃色,建漸變黃色至褐色,長約0.6mm。老熟幼蟲體長8-10mm。頭褐色,腹部姜黃色,前胸背板紅褐色。中胸至腹部末端每節(jié)均有紅褐色毛片,中、后胸兩側各有4個,腹部1~8節(jié)兩側各有5個。蛹:黃色裸蛹,長6mm。
    1.2.2 發(fā)生規(guī)律及危害 一年發(fā)生一代,主要危害玉米,也危害高粱、谷子。成蟲白天活動,夜晚棲息在株間,一經(jīng)觸動有假死性,成蟲多產(chǎn)卵在疏松的玉米田土表中,每頭雌蟲可產(chǎn)卵10余粒,成團,多者20~30粒。幼蟲蛀入玉米苗基部危害,幼蟲多潛伏在玉米根際附近,低齡幼蟲自根莖處,從近地表處鉆進莖內,向上危害,幼蟲然后從蛀孔返回,鉆入地下,蛀孔處褐色,幼蟲在玉米苗期有轉移多株危害,幼苗長至近30厘米左右,很少再轉株危害,輕者葉片上出現(xiàn)排孔,花葉,重者萎蔫枯心、常造成花葉或形成枯心苗,重者分蘗較多,植株崎形,俗稱“君子蘭苗”,不能正常生成。老書熟幼蟲于根際附近2cm-3cm深處作土室化蛹。
    1.2.3 防治措施 主要進行合理輪作避免連茬種植,以減輕危害。藥劑防治,可用25%甲萘威(西維因)可施性粉劑,每畝1-1.5千克,拌細土20千克,攪拌均勻后,在幼蟲危害初期(玉米幼苗期)順壟撒在玉米根部周圍,殺傷轉移危害的幼蟲。用90%晶體敵百蟲1000倍;80%敵敵畏乳油1500倍噴霧,每畝噴灑藥液60-75千克。

     1.3 蒙古灰象甲 蒙古灰象甲Xylinophorus mongolicus Faust 俗名向鼻蟲,放牛小、灰老道。屬鞘翅目,象甲科。在我國主要分布東北、華北、內蒙古等省,是玉米苗期害蟲。主要蟲危害大豆,玉米、向日葵花生、甜菜等幼苗,嫩葉、心葉,危害重時,可將葉食光,咬斷莖頂,造成缺苗斷壟,干旱年份危害重。我省主要在白城、松原、雙遼等地危害重。
    1.3.1形態(tài)特征 成蟲體長4.7-5.8mm,黑灰色或土色,體被褐色和白色鱗片。頭部細長,前胸背板雌蟲短寬,雄蟲窄長,后翅不明顯。觸角棒狀。鞘翅上半部為黑色,有兩個淡黃色斑,兩斑前方缺刻較小。鞘翅下半部為黃色。胸部腹面黑色,腹部腹面黃褐色,體毛灰白色。幼蟲:體長6-9mm,乳白色,稍彎曲,后有一個五角形褐班。蛹體長5-6mm,橢圓形,乳白色。
    1.3.2發(fā)生規(guī)律及生活習性 我省每兩年發(fā)生一代(部分個體需3年),以成蟲及幼蟲在土中越冬。第一年以幼蟲越冬,第二年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羽化后仍蟄居土內,以成蟲越冬,第三年出土。成蟲有群居住性,低溫時潛伏于幼苗周圍的土塊縫中,溫度生高后爬出活動,喜食幼苗和莖的嫩芽,往往造成大面積缺苗斷壟,雌蟲在5月上旬產(chǎn)卵于地面。產(chǎn)卵時,先用足將地面踏實,然后分產(chǎn)于地內。5月下旬孵化出新的幼蟲,幼蟲取食腐殖質和植物根系,9月間幼蟲做土室越冬。越冬后繼續(xù)取食。
    1.3.3防治措施 應用高效內吸藥劑拌種,可兼治其他苗期害蟲。(1)克象螟乳油300-400毫升/公頃。(2)5%甲胺磷乳油,稀釋500-1000倍液噴霧。(3)藥劑防治 用50%新硫磷乳油、40%氧化樂果乳油、50%馬拉硫磷乳油、35%伏殺磷乳油、50%殺螟硫磷乳油、或50%亞胺硫磷乳油800倍液噴霧,每畝50~50千克。

    1.4 紅棕灰夜蛾 紅棕灰夜蛾Polia illoba (Noctuidae)屬鱗翅目,夜蛾科,分布與東北、華北、華東等地,該蟲食性雜,主要危害大豆、尚危害玉米、苜蓿、甜菜、桑、棉花、豌豆、蔥、胡蘿卜等幼蟲危害玉米心葉咬成缺刻,該蟲危害玉米在2000年以后,在公主嶺、吉林、長春等地首次發(fā)現(xiàn)危害,危害呈上生趨勢,危害率10—20%。
    1.4.1 形態(tài)特征 成蟲體長16mm,翅展38-41 mm,頭胸紅棕色,腹部褐色,前翅紅棕色,環(huán)紋及腎紋橢圓形,不明顯;外橫線棕色,鋸齒形;亞緣線深棕色,較組。后翅褐色,基部較淺。卵圓形,初產(chǎn)時黃白色,漸變深色。幼蟲體長39-43mm,頭褐色,體色談綠色至黃褐色。兩側氣門線黃色或白色,較寬而明顯,亞背線及氣門線上線均由黑褐色小圈組成。蛹體長約20mm,紡錘形,紅褐色,尾端細,有臀刺1對。
    1.4.2 生活習性 在我省一年發(fā)生2代。以蛹在土中越冬,4月下旬至9月上旬是成蟲發(fā)生期,5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及8月下旬至9月中旬是幼蟲危害盛期,6月下旬至7月中旬及10月上旬為化蛹期,成蟲于植物葉片上產(chǎn)卵,每塊卵有卵150粒左右。
    1.4.3 防治技術 用50%新硫磷乳油、40%氧化樂果乳油、50%馬拉硫磷乳油、35%伏殺磷乳油、50%殺螟硫磷乳油、或50%亞胺硫磷乳油800倍液噴霧,每畝50~50千克。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wǎng)站首頁  |  關于聚農(nóng)網(wǎng)  |  會員服務  |  網(wǎng)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lián)系方式  |  網(wǎng)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wǎng)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徐州市| 石台县| 上林县| 迁安市| 钟祥市| 封丘县| 保靖县| 会同县| 罗江县| 隆回县| 隆德县| 商丘市| 瓮安县| 河北区| 巴彦淖尔市| 余干县| 建昌县| 青海省| 稻城县| 聂荣县| 昆山市| 防城港市| 瑞丽市| 江达县| 武宣县| 蚌埠市| 高平市| 孟连| 陇南市| 盐山县| 新丰县| 龙游县| 汉川市| 屏南县| 灵石县| 万宁市| 玉屏| 邹平县| 二连浩特市| 杭州市| 凤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