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澆好定植緩苗水的基礎上,當植株長有4片真葉,根系將要轉入迅速伸展時,應順溝澆一次大水,以引導根系繼續擴展。隨后就進入適當控水階段,此后,直到根瓜膨大期一般不澆水,主要加強保墑,提高地溫,促進根系向深處發展。結瓜以后,嚴冬時節即將到來,植株生長和結瓜雖然還在進行,但用水量也相對減少,澆水不當還容易降低地溫和誘發病害。天氣正常時,一般七天左右澆一次水,以后天氣越來越冷,澆水的間隔時間可逐漸延長到10--12天。澆水一定要在晴天的上午進行,一是水溫和地溫更接近,根受刺激小;二是有時間通過放風排濕使地溫得到恢復。
澆水間隔時間和澆水量也不能完全按上面規定的天數硬性進行,還需要根據需要和黃瓜植株的長相、果實膨大增重和某些器官的表現來衡量判斷。瓜秧深綠,葉片沒有光澤,龍頭舒展是水肥合適的表現;卷須呈弧狀下垂,葉柄和主莖之間的夾角大于45度,中午葉片有下垂現象,是水分不足的表現,應選晴天及時澆水。澆水還必須注意天氣預報,一定要使澆水后能夠遇上幾個晴天,澆水遇上連陰天是非常被動的事情。
春季黃瓜進入旺盛結瓜期,需水量明顯增加。此時澆水就不能只限于膜下的溝內灌,而是逐條溝都要澆水。澆水的間隔時間會因管理的溫度不同而有明顯的差別,按常規溫度(白天25℃--28℃,不超過32℃,夜間18--16℃)管理的,一般4--5天澆一次水;管理溫度偏高的,根據情況可以2--3天澆1次水。只有根據管理溫度,在滿足所必需的肥料供應的前提下,提供足夠的水分,才能夠保證高產。嫁接苗根系扎得深,不能像黃瓜自根苗那樣輕輕澆過,間隔一定時間適當地加大一次澆水量,把水澆透,以保證深層根系的水分供應。
空氣濕度的調節原則是,嫁接到緩苗期宜高些,相對濕度達到90%左右為好。結瓜前,一般掌握在80%左右,以保證莖葉的正常生長,盡快地搭起豐產的架子。深冬季節的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70%左右,以適應低溫寡照的條件和防止低溫高濕下多種病害的發生。入春轉暖以后,濕度要逐漸提高,盛瓜期要達到90%左右。此時,原來覆蓋在地面的地膜要逐漸撤掉,而且大小行間都要澆明水。須知,高溫時必須有高濕相隨,否則高溫是有害的,也不利于黃瓜的正常長秧和結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