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慎選正規經營門店
所謂正規經營門店,是指依法取得種子經營許可證的經營者和持有種子經營許可證的經營者在規定的有效區域內設置的分支機構,以及接受具有種子經營許可證的經營者以書面委托代銷其種子和專門經營不再分裝的包裝種子的經營者設立的經營門店。具體表現在“三個相符”,一是種子經營許可證或委托代銷證與工商營業執照有關內容相符。二是種子代銷協議與委托方種子經營許可證和委托代銷證原件有關內容相符(若為復印件,則需加蓋委托方公章)。三是工商營業執照標注的法人或個體工商業戶的名稱與種子經營門店懸掛的牌匾相符。在滿足上述條件的同時還要選擇經營手續合法正規,商業信譽良好,售后服務質量高且有一定經濟實力的門店購買種子。
2、嚴查種子包裝標簽
進入流通環節銷售的種子應當加工、分級、包裝并附有種子標簽,標簽標注的內容應當與銷售的種子相符。消費者在選購種子時應認真核查五項內容:一是嚴查種子包裝與種子標簽內容是否相符,不購買二次封包或包裝與標簽不符以及無包裝和包裝破損的種子。二是嚴查種子質量指標,不購買質量低于國家規定二級標準的種子(如:玉米單交種二級標準為純度不低于96.0%,凈度不低于98.0%,發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13.0%)。三是嚴查品種審定編號,不購買無審定編號或審定編號標注不正確、不規范的種子。四是嚴查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號,不購買無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號或生產、經營許可證號與生產、經營許可證不相符的種子,避免購買無證生產、經營的種子。五是嚴查種子生產年月,防止購買陳種子,若必須購買陳種子應適當加大播種量,避免因種子芽勢弱、拱土能力差,出現缺苗、斷條的現象。
3、正確挑選適宜品種
隨著新品種大量上市,廣告宣傳推波助瀾,消費者對新品種的認識與日俱增。為奠定農業豐產豐收的基礎,科學安排農作物品種布局,應采取高產品種與穩產品種搭配,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搭配,新品種與老品種搭配的方法。對從未種植過的新品種,不能偏聽偏見廣告宣傳,應少量購買進行試種,成功后方可大量購買使用,以免因種子適應性差等原因造成經濟損失。另外,還要根據市場需求因地制宜選擇商品性好、品種性狀與自然區域、生態條件以及土壤肥力相適應的農作物品種。
4、索取保存有效證據
種子銷售發貨票或信譽卡既是種子銷售的結算憑證,也是涉種糾紛的合法證據之一。消費者在購種終了時必須向種子經營者索取銷售發貨票或信譽卡,認真核對所購種子數量、品種、產地、價格、金額等內容與所得發貨票或信譽卡標注的內容是否相符;核對經營門店收款專用章與工商營業執照標注的單位名稱是否一致;核對加蓋的收款員、開票員個人名章是否清晰可辨,如發現問題及時更正,不留后患。在種子下播前必須留出少許種子樣品,連同種子包裝袋、購種憑證、相關技術資料等妥善保管,避免發生種子質量事故時無據可尋。
5、確保種子貯存安全
為提高種子利用率,確保種子質量安全,種子貯存環節應注意以下三點。首先,貯存種子的庫房要通風干燥,溫濕適宜。現在的種子包裝特別是小包裝材質透氣性差,不宜長時間堆放在一起,最好在鋪墊物上單擺單放,每隔一段時間及時翻動,避免因種子受潮、霉變導致發芽率降低。其次,嚴禁種子與化肥、農藥混合堆放在一起影響發芽率;包衣種子不能同糧食作物、畜禽飼料等物資混貯,防止種衣劑中毒。第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蟲害、鼠害損壞種子造成經濟損失。
6、實行良種良法配套
實現良種增效良法配套是技術保證,良種沒有配套的良法,品種生產潛力不能發揮,品種增產增收功效就不能達到。由于不同作物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方法不同,相同作物不同品種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方法也有所差異,因此,不能單憑生產經驗去管理。必須轉變傳統的種植觀念,丟棄陳舊落后的栽培管理方法,了解掌握所購品種的特征特性、適宜區域、栽培要點、生育期及產量表現。熟練運用作物栽培的技術方法,實行良種良法配套,加強田間管理,最大限度地挖掘品種增產潛力,獲取豐厚的經濟回報。
7、依法維護自身權益
消費者有權按照自己的意愿購買種子,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一旦出現種子質量問題,學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并注重維權的兩重性。一是維權的合法性。凡因氣候條件、蟲害病毒、人為因素等導致的非種子質量事故不在維權之列。另一個是維權的及時性。無論在種子下播前還是種子下播后,發現種子質量問題應立即與種子經營業戶取得聯系,根據實際情況雙方可通過協商或者調解解決涉種糾紛,避免貽誤農時造成不應有的經濟損失。若雙方不愿意協商、調解或調解未成的,可協議仲裁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所謂正規經營門店,是指依法取得種子經營許可證的經營者和持有種子經營許可證的經營者在規定的有效區域內設置的分支機構,以及接受具有種子經營許可證的經營者以書面委托代銷其種子和專門經營不再分裝的包裝種子的經營者設立的經營門店。具體表現在“三個相符”,一是種子經營許可證或委托代銷證與工商營業執照有關內容相符。二是種子代銷協議與委托方種子經營許可證和委托代銷證原件有關內容相符(若為復印件,則需加蓋委托方公章)。三是工商營業執照標注的法人或個體工商業戶的名稱與種子經營門店懸掛的牌匾相符。在滿足上述條件的同時還要選擇經營手續合法正規,商業信譽良好,售后服務質量高且有一定經濟實力的門店購買種子。
2、嚴查種子包裝標簽
進入流通環節銷售的種子應當加工、分級、包裝并附有種子標簽,標簽標注的內容應當與銷售的種子相符。消費者在選購種子時應認真核查五項內容:一是嚴查種子包裝與種子標簽內容是否相符,不購買二次封包或包裝與標簽不符以及無包裝和包裝破損的種子。二是嚴查種子質量指標,不購買質量低于國家規定二級標準的種子(如:玉米單交種二級標準為純度不低于96.0%,凈度不低于98.0%,發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13.0%)。三是嚴查品種審定編號,不購買無審定編號或審定編號標注不正確、不規范的種子。四是嚴查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號,不購買無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號或生產、經營許可證號與生產、經營許可證不相符的種子,避免購買無證生產、經營的種子。五是嚴查種子生產年月,防止購買陳種子,若必須購買陳種子應適當加大播種量,避免因種子芽勢弱、拱土能力差,出現缺苗、斷條的現象。
3、正確挑選適宜品種
隨著新品種大量上市,廣告宣傳推波助瀾,消費者對新品種的認識與日俱增。為奠定農業豐產豐收的基礎,科學安排農作物品種布局,應采取高產品種與穩產品種搭配,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搭配,新品種與老品種搭配的方法。對從未種植過的新品種,不能偏聽偏見廣告宣傳,應少量購買進行試種,成功后方可大量購買使用,以免因種子適應性差等原因造成經濟損失。另外,還要根據市場需求因地制宜選擇商品性好、品種性狀與自然區域、生態條件以及土壤肥力相適應的農作物品種。
4、索取保存有效證據
種子銷售發貨票或信譽卡既是種子銷售的結算憑證,也是涉種糾紛的合法證據之一。消費者在購種終了時必須向種子經營者索取銷售發貨票或信譽卡,認真核對所購種子數量、品種、產地、價格、金額等內容與所得發貨票或信譽卡標注的內容是否相符;核對經營門店收款專用章與工商營業執照標注的單位名稱是否一致;核對加蓋的收款員、開票員個人名章是否清晰可辨,如發現問題及時更正,不留后患。在種子下播前必須留出少許種子樣品,連同種子包裝袋、購種憑證、相關技術資料等妥善保管,避免發生種子質量事故時無據可尋。
5、確保種子貯存安全
為提高種子利用率,確保種子質量安全,種子貯存環節應注意以下三點。首先,貯存種子的庫房要通風干燥,溫濕適宜。現在的種子包裝特別是小包裝材質透氣性差,不宜長時間堆放在一起,最好在鋪墊物上單擺單放,每隔一段時間及時翻動,避免因種子受潮、霉變導致發芽率降低。其次,嚴禁種子與化肥、農藥混合堆放在一起影響發芽率;包衣種子不能同糧食作物、畜禽飼料等物資混貯,防止種衣劑中毒。第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蟲害、鼠害損壞種子造成經濟損失。
6、實行良種良法配套
實現良種增效良法配套是技術保證,良種沒有配套的良法,品種生產潛力不能發揮,品種增產增收功效就不能達到。由于不同作物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方法不同,相同作物不同品種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方法也有所差異,因此,不能單憑生產經驗去管理。必須轉變傳統的種植觀念,丟棄陳舊落后的栽培管理方法,了解掌握所購品種的特征特性、適宜區域、栽培要點、生育期及產量表現。熟練運用作物栽培的技術方法,實行良種良法配套,加強田間管理,最大限度地挖掘品種增產潛力,獲取豐厚的經濟回報。
7、依法維護自身權益
消費者有權按照自己的意愿購買種子,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一旦出現種子質量問題,學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并注重維權的兩重性。一是維權的合法性。凡因氣候條件、蟲害病毒、人為因素等導致的非種子質量事故不在維權之列。另一個是維權的及時性。無論在種子下播前還是種子下播后,發現種子質量問題應立即與種子經營業戶取得聯系,根據實際情況雙方可通過協商或者調解解決涉種糾紛,避免貽誤農時造成不應有的經濟損失。若雙方不愿意協商、調解或調解未成的,可協議仲裁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