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業部首次發布《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15-2024)》,對未來10年中國農產品的生產、消費、價格、貿易走勢進行展望,并預測農產品消費多樣化、優質化將逐漸成為一種趨勢,產量將進一步拓展延伸。針對畜牧業,展望報告預測未來10年豬肉消費增速放緩,供需趨于平穩;禽肉規模化生產發力,市場保持供需平衡;牛羊肉消費繼續增長,供需總體偏緊;禽蛋產量增速放緩,消費穩步增長;飼料“飽和式增長”成為市場主基調。
在我國,農業展望還是個新鮮詞。一些農業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告訴我們,農業展望作為現代農業管理方式的重要內容,能影響到農業生產的方方面面。就畜牧業而言,農業展望可判斷今后一段時期內畜禽產品市場的供需變化,并通過釋放市場信號引導畜牧業進行生產、加工、消費和進出口貿易等。
因此,筆者認為,開展農業展望對未來畜牧業轉方式、調結構,以及完善市場調控機制將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意義,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能完善重要畜禽產品的市場信息采集標準和方式,形成涵蓋畜牧業整條產業鏈的信息采集系統;二能提高分析預警的時效性、規范性、專業性和可操作性,加速構建畜牧業信息分析預警機制;三能滿足從業者對信息的需求,并充分利用信息傳播之手,建立政府引導與市場調控互助互動的服務新機制,從而達到合理安排畜禽生產,防止“肉賤傷農”等目的。
目前,我國經濟已經步入新常態。今后畜牧業該怎么走,我們能否從農業展望報告中找到答案呢?通過細細剖析展望報告,筆者看到,未來畜牧業的競爭將不僅僅局限在數量上,而是轉為人才、技術、品質、品牌、服務等方面的綜合競爭。因此,我們應主動適應新常態,借鑒發達國家畜牧業現代化發展路徑,因勢利導,按照工業化理念加速行業轉型。
首先,應發展工廠化、標準化畜禽養殖和加工,提升機械化、智能化水平,提高生產效率和經營管理水平。對于現有的設施落后、能耗高的養殖場和加工廠,要引導其提高裝備、管理和技術水平,增強市場競爭力。
其次,應大力引進工商資本發展畜牧業,解決養殖和加工企業規模偏小、模式單一的問題,加快行業現代化進程;應積極扶持條件具備的養殖和加工企業上市,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支持其做大做強。
最后,要完善全產業鏈利益聯結機制。實際操作中,以畜禽養殖或加工企業為龍頭,進行產業鏈縱向整合,以此聚集優勢資源,提高產業集中度,樹立品牌,最終打造出一批集畜禽養殖、屠宰加工、畜產品配送、飼料獸藥生產等為一體的全產業鏈大型畜牧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