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毛皮動物福利進展情況新聞發布會透露,修訂后的《野生毛皮動物馴養繁育利用暫行技術規定》和《貂、狐、貉飼養繁育利用技術規范》兩項毛皮動物養殖標準將于年內發布。據悉,該規定讓養殖戶面領著更加嚴峻的挑戰,需要重新規劃轉變養殖方式。
發布會上,中國皮革協會理事長蘇超英介紹,截至目前,我國毛皮動物養殖行業產量約占世界總產量的50%。但一段時期以來,我國毛皮動物養殖行業中,個別地方出現了不文明、不規范對待飼養動物的現象和個案,給整個行業帶來了負面影響。蘇超英強調,這些并不能代表我國毛皮動物養殖的整體情況。目前,我國包括毛皮動物養殖行業在內的很多行業正處于不斷改進、完善和提高的過程,我國政府及行業協會亦一貫要求和積極倡導采用文明飼養、嚴格規范的方式來促進毛皮動物養殖行業的發展,堅決反對、譴責和抵制虐待動物的行為。
為規范我國毛皮動物養殖行業,政府主管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文件和規定。2005年國家林業局發布了《野生毛皮動物馴養繁育利用暫行技術規定》,2007年又發布了《中國毛皮動物繁育利用及管理白皮書》。即將發布的新規是中國皮革協會受委托于2013年開始在《野生毛皮動物馴養繁育利用暫行技術規定》的基礎上進行修訂的結果。
蘇超英介紹,這些文件和規定都著重對毛皮動物的飼養環境、動物福利以及處死方式等做了詳細規定,與國際通行標準相一致,通過各級林業部門及行業協會進行宣貫下達,并由林業部門開展監督。
除了《野生毛皮動物馴養繁育利用暫行技術規定》修訂發布外,中國皮革協會毛皮專業委員會主任黃彥杰還介紹了《貂、狐、貉飼養繁育利用技術規范》標準修訂工作進展情況。他說,修訂后的技術規范也將于年內發布。
黃彥杰介紹,作為我國毛皮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貂狐貉等毛皮動物養殖業的健康發展在整個產業鏈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修訂后的技術規范將更加符合我國毛皮動物養殖行業現狀,并對國內養殖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蘇超英表示,對于我國毛皮動物養殖行業來說,修訂后的標準將有利于縮小與歐美國家之間的差距,但是對于一些資金實力不足,專業性不強的養殖戶來講,也是淘汰的一種方式。廣大的養殖戶應積極面對此項措施和發布,響應政策,及時改變不合理的養殖方式,提高自身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