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瀘州市納溪區豐樂鎮馬村,只見村道兩旁、農家房前屋后、山坡上處處栽滿了桂花樹,與漂亮的農家小院交相輝映,構成一幅幅景色優美的山水田園畫卷。
豐樂鎮是一個以傳統糧豬型農業為主的鄉鎮。近年來,該鎮在實施富民增收的產業結構調整中,結合該鎮農民有一定種植桂花基礎的優勢,把發展桂花樹作為一個增收產業來抓,采取 “政府引導,農民自主、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的多元化投資方式,破解發展桂花產業發展難的“瓶頸”;結合林業生態建設和新農村建設,整合項目資金,采取“公司+ 基地+業主”和“支部+公司+專業合作社+ 農戶”模式,打造特色桂花產業。豐樂鎮還通過以獎代補等形式,發動村民栽種桂花,動員外出經商或返鄉成功人士捐(投)資栽樹。
“現在我能成為村里的桂花種植大戶,靠著每年賣桂花和苗木年收入10余萬元,離不開政府的引導扶持。當時,每株桂花樹苗我們只出10塊錢,其余由政府補助,在技術和市場上還有合作社指導和幫助。今年,我還要擴種2畝地的桂花樹。” 說起鎮上扶持農民發展桂花產業,范啟平臉上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我現在怕顧客多了,桂花酒不夠賣 ……”豐樂鎮石通村的一家桂花酒廠負責人劉春說,“去年熏制的200來噸桂花酒,好賣得很,市場價為40元1斤,比原來純賣白酒每斤高10元,根本不愁銷路。” 如何促進桂花的產業化發展,將鮮桂花變成錢、讓當地農戶富起來?豐樂鎮在發展之初就思考這一問題,將桂花基地建設與休閑特色旅游、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延長產業鏈條,提升桂花產業附加值。 2009年,從事多年白酒生產的劉春投資200余萬元,在豐樂鎮的桂花基地建設了占地20畝、年產桂花酒近200噸的桂花酒廠。由于采用生態酒和優質桂花釀造,桂花酒一經推出后就供不應求。大量鮮桂花有了去處,該鎮的桂花產業紅火起來,吸引更多的村民種植桂花。
在利用桂花釀酒的同時,豐樂鎮還引進桂花下游產業鏈,對桂花進行食品初級加工,陸續開發了桂花茶、桂花蜜、桂花糕、桂花糖等系列特色產品。從2013年首屆金秋桂花節以來,豐樂鎮打造的“中國香海桂花公園”年年接待來自全國各地游客10萬人,帶動旅游消費1000多萬元,生意最好的農家樂日均接客高達1000多人。
此外,桂花擁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尤其是桂花天然香料產品在國際市場走俏。目前,豐樂鎮正依托這一優勢產業,與科研單位對接,研發高附加值的桂花天然香精、保健品、藥品,讓更多農民走上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