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于長江鎮(如皋港區)的龍豚特種水產養殖有限公司,記者看到的是這樣一幅畫面:新鋪的水泥路干凈、整潔,把池塘串聯起來;新建的溫室大棚有序排開,水面上不時冒出來一個個小腦袋,那是“金龜子”--中華鱉在換氣……
龍豚特種水產養殖有限公司自2008年成立以來,憑借著水資源豐富、氣候良好、交通位置優越的有利因素,大力發展生態甲魚專業養殖,以市場為導向,積極尋求訂單養殖業,形成了“公司+基地+養殖戶”的經營模式,依靠生態甲魚養殖敲開了發家致富的大門。
微風和暢,天氣晴好,公司老板吳學建正在給魚塘換水,用吳學建的話說:“這是在給甲魚打掃房間呢。”“為了保證魚塘水質良好,每隔一段時間,就要進行一次換水,這樣甲魚才不容易生病,這也是為了保證食客‘舌尖上的安全’。”吳學建告訴記者,甲魚養殖為露天生態養殖,甲魚全部喂食小魚,不添加任何生長激素,養出來的甲魚健康,味道也更鮮美。
既然是生態養殖,那么,甲魚如果生病了該怎么辦呢?給甲魚喂藥會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呢?面對記者的疑惑,生產管理負責人陳榮說:“放心,咱們的甲魚喂的都是通過國家標準的藥,對人體沒有一點危害。”陳榮還告訴記者,公司通過使用微生物制劑控制養殖水環境,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大量使用魚藥控制魚病的傳統技術,既保證了產品質量又提高了養殖效益。作為有著豐富甲魚養殖經驗的“老手”,陳榮的生態甲魚養殖技術已是爐火純青。說罷,他挽起袖子,將胳膊伸進魚塘水面以下30厘米深,“看到沒,在這個深度,只要還能看到手指,就說明水質良好。”陳榮說。
有了先進的養殖技術保障,公司連續三年大規模改造生產設施、擴大生產規模,累計投資2000萬元,建設養殖溫室19000平方米,改造標準化池塘近10萬平方米,吳學建的生態甲魚養殖場已漸成規模。公司還聘請水產專家進行定期培訓和技術指導,并形成了一套適合當地甲魚產業發展的生態魚鱉混養模式。同時公司與專門的甲魚收購商聯絡對接,解決了銷售無門的后顧之憂。
記者看到,公司不但擁有500畝養殖池塘,冷凍庫、孵化室、飼養員、技術人員也一應俱全。吳學建說,今后公司還會在設施上下功夫,改造露天生態養殖池,進一步提高生態甲魚的生產能力,同時推行標準化、自動化、信息化生產。吳學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每個池塘每平方米平均放養2只鱉,一個池塘約2000平方米,鱉苗養3年之后長到1、2公斤便可出售,3年的價格是120至140元每公斤,5年的則能賣到240元每公斤。2014年公司銷售收入3000多萬元,利潤達700萬元。如今,吳學建養殖的甲魚已經成為全國各地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記者陳文瑤文/攝)
記者感言:龍豚特種水產養殖有限公司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公司堅持“科技為先”的理念,在保證產品質量安全的同時,也提高了產量產值。科學養鱉進入了村民們的視野,他們正在力爭打造養殖業的升級版,傳統農業也正在向智慧農業的方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