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隆德縣沙塘鎮清泉村的拱棚里,成熟的辣椒正待銷售,椒農卻將一袋一袋辣椒搬至倉庫里。“昨晚和經紀人聯系,說好一斤6毛錢,今天早早雇人把辣椒摘了,運到市場后誰知人家挑的挑、揀的揀,最后平均下來連2毛錢都賣不上。”隆德縣沙塘鎮清泉村的椒農王軍科舍不得低價出售辣椒,從市場又將辣椒運回來,一袋一袋往倉庫里搬。
而在離清泉村不遠的神林鄉蘭州介實公司冷涼蔬菜基地,負責人曲義業正在地里忙著裝車出售,由于公司在全國各地有蔬菜銷售點,因此,種植的蔬菜并不愁賣。另外,每年從3月底至11月中旬,公司固定用工70余人,附近50歲左右的村民在家門口賺了錢。“作為公司的職工,我的責任就是種菜,銷路不成問題,公司都有安排。”曲義業笑著說。
距離不遠,同樣是種植蔬菜,銷路卻有天壤之別。王軍科的拱棚里除去覆膜、苗子、肥料等投入,幾乎掙不到什么錢,而蘭州介實公司冷涼蔬菜基地里銷售暢通,一路綠燈。“椒農銷售信息不暢通,只能靠經紀人出售辣椒,中間環節利潤過高,椒農獲得的利益就會減少。即使信息暢通,椒農種植規模小,客商也不愿意來。”指導椒農種植辣椒的技術員指出了問題所在。近年來,隆德縣嘗試將農戶散種與公司經營結合起來,為老百姓的農產品銷售提供暢通渠道,目前已取得一些成績,但仍需要加大對農戶種植技術的培訓,讓農戶散種的農產品達到公司的銷售標準,進一步引領農戶逐步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