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底,武漢中心城區集貿市場全面禁止活禽交易。禁令頒布近4個月,記者25日走訪市場發現,武漢不少菜場還在偷偷賣活禽。
一紙禁令,讓偏愛吃現殺雞的武漢人不太適應。武漢家禽產業的從業者也直呼吃不消:武漢市最大的家禽批發市場銷量縮水五成;近郊養殖戶或縮減規模,或退出養殖業。
不過,行業人士都已經意識到,禁售活禽是大勢所趨,家禽的生產銷售模式需要隨之調整。
探訪:活禽又重現 攤販玩“躲貓貓”
“菜場不是不讓賣活禽了嗎?前幾天看到樓下菜場又在賣了,難道已經解禁了?”家住武昌的市民王女士,發現活雞、活鴨、活鴿子,最近又在家附近的菜場悄然出現。
25日,記者隨機走訪了武昌、漢口7家菜市場,居然有3家有活禽在售。不過,和往常大大方方地在檔口銷售不同,這幾家菜場的活禽攤點都玩起了“躲貓貓”。
在武昌某菜場,以前的活禽銷售門店均大門緊閉。但當記者問起哪里能買到活雞時,隔壁蔬菜攤點的老板給記者指路——從菜場一樓上二樓的樓梯拐角處,有兩家隱蔽的活禽攤點。其中一個攤點的老板周女士介紹,一樓的老攤點關了兩個多月,新攤點8月才開張。
武昌的另一家菜場,乍一看也找不到活禽,但在菜場后門外的小巷子里,記者也發現了有活禽銷售,可現場宰殺。
如果說這兩家還“猶抱琵琶半遮面”,第三家活禽銷售點就有點“明目張膽”了。活禽銷售從菜場內直接搬到一個臨街的小門店內,雞籠、鴿子籠都擺在門口,在一排小店中尤為顯眼。
市場:白條雞難賣 家禽銷售量大降
“吃雞子就要吃現殺的活雞,新鮮!尤其是煲湯喝,非要現殺的活雞香味才濃。”王女士告訴記者。
讓消費者無所適從的除了飲食習慣,還有購買習慣。
現在一些菜場賣的是已經宰殺好的白條雞和白條鴨。“你說這殺好了的白條雞,我怎么知道它有沒有以次充好,是不是正宗的土雞,是不是怏雞?”王女士稱。以往,都是根據羽毛顏色、爪子顏色、眼睛等來對活禽品質作判斷。
25日下午,在水果湖菜場,家禽攤點老板周女士,正耐心地向顧客解釋,她為什么轉賣白條雞,白條雞和以前的活雞一樣,品質沒有改變,“關了四個月,才開業三天,每天都說好多好多的話,來向顧客解釋”。
周女士告訴記者,以前賣活雞時,一天有上百只的銷售量,現在一天只能賣個幾十只,“那還是因為我在這賣了十年雞,老顧客信任我”。
而馬湖保利生鮮市場“慶功冰鮮”的老板黃如意介紹,白條雞一天都賣不到十只。
采訪中,記者注意到,各菜場的白條雞價格不一,從14元到40元不等,分為圈養土雞、放養土雞、三黃雞等多個類別,肉眼確實不易識別。
產業:傳導至上游 養殖戶大量退出
零售端的“冷清”,已經傳導到養殖業的上游,業內人士透露,養殖戶近來大量退出。
賀超在江夏養了十幾年散養土雞,月存欄量在40萬只左右。6月份,賀超處理完最后一批土雞,沒有再購進土雞雞苗,轉而買進了幾十萬只蛋雞雞苗,養起了蛋雞,“怕土雞養了賣不出去”。
記者了解到,在江夏區,賀超屬于規模較大的養殖戶,與他同等規模的養殖戶原本有七八家,“現在只剩兩三家還在堅持,而且都縮減了規模,更小規模的養殖戶,就更是大量退出了”。
江夏盟發牧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徐紅,就是仍在堅持的這兩三家養殖戶之一。據徐紅預估,往年8月(去年禽流感時期除外),江夏區活禽的存欄量在800萬-1000萬只,今年應該不到500萬只。“很多人退出了,所以我的銷量下滑得并不太夸張,大概三成左右。”他介紹,菜場買不到活雞,一些餐館找上門來,成為他的“直客”,“未來我計劃開一個屠宰場,自己搞配送。”
批發商銷量也大幅下滑。漢口北四季美家禽市場,是武漢市最大的活禽市場,往常每天要吞吐四五萬只活禽,但現在下滑到兩萬只左右。負責人王永田介紹,批發市場的活雞目前主要配送到一些大酒店,或者武漢周邊地區。和徐紅的想法不謀而合,王永田告訴記者,他也計劃未來建設屠宰場,成立配送公司。
趨勢:解禁無計劃 禁活禽大勢所趨
25日,記者采訪工商局相關人士獲悉,眼下“活禽禁售令”并未解禁,據市政府要求,武漢市中心城區內禁止售賣活禽。
未來是否會開禁?上述工商局人士透露,目前對何時解禁仍沒有時間表,鑒于武漢市創衛的大背景,估計這項禁令將會一直繼續下去。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北京、成都、長春等地已永久禁止活禽交易,上海等地季節性禁止。“活禽交易市場防控難度很大,各種烈性傳染病容易在活禽交易中傳播,比如說禽流感。”湖北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總畜牧師高其雙介紹,中心城區集貿市場禁止活禽交易是大勢所趨。
市民應如何分辨白條雞是否以次充好,哪些是正宗土雞,哪些是飼養雞呢?高其雙介紹,雞如果死的時間過久再宰殺的話,雞肉會發深暗色。此外,正宗的土雞,腿比較細長,腿肉沒有那么鼓,而且胸腔比較窄小,胸肌不發達;而飼養雞腿肉從細到粗的曲線變化很明顯。
另外,他表示,冷鮮雞和現殺雞的營養價值并無顯著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