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香蕉”、“愛心荔枝”……近年來,水果因集中上市而滯銷落價的新聞不斷見于報端,市民在慷慨購買的同時,也與果農一起擔憂果業的發展。這些現象將因水果產業升級、品種改良和錯峰上市而得到緩解。記者從自治區水果站獲悉,從2015年起,我區將用5年的時間全方位提高水果“含金量”,讓水果風味更佳、質量更優、均衡應市,讓果農賣出好價錢,也讓市民吃到更多綠色健康果
1
珍珠李錯峰上市占鰲頭
當全國其他同類水果進入尾聲之后,天峨縣的龍灘珍珠李上市了。“一家獨秀”的銷售結果,讓果農樂開懷。天峨縣八臘瑤族鄉八臘村的果農肖興勤興奮地說:“我家種了8畝龍灘珍珠李,畝產約4500公斤,今年收入有30萬元。”
2008年,當地農業部門從本地野生李中選育出新李果品種——龍灘珍珠李,號召農民種植,并免費發放果苗。兩年后的8月份,在荒山上種的李樹開始掛果,果實密集掛在枝條,酷似串串珍珠,以獨特的口感風味占領市場。
隨著健康觀念的變化,水果在人們膳食中的比例越來越高。水果的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引起各方關注。為此,天峨縣打造富硒珍珠李,按照富硒農產品示范項目要求,不施化肥,不噴有毒農藥,在果園內利用粘蟲板、誘蟲燈、養雞等方式來捕食害蟲,只施生物肥和生物農藥。
今年9月20日,在“2015年中國著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網上評選活動”中,龍灘珍珠李從全國250個參評農產品中脫穎而出,躋身“2015消費者最喜愛的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行列。天峨縣相關領導表示,未來天峨縣將實行訂單式生產,統一對水果進行農藥殘余檢測、倉儲、冷鏈和包裝。
“‘特優質’、‘特早熟’和‘特晚熟’等‘三特’水果,避開水果上市高峰,價格能比普通水果高出不少。”自治區水果站總農藝師梁俠表示,廣西是水果大省,全區果園面積、水果產量分別居全國第三位和第五位,其中桃、李等特色水果異軍突起。廣西將優化產業結構布局,努力打造“獨一份、特中特、好中優、錯峰季”的新型水果產業體系。梁俠說:“柑橘和香蕉是廣西的優勢水果,我們要實現柑橘均衡應市和香蕉錯峰上市,同時改造提升荔枝、龍眼兩大傳統水果產業。”
2
禾荔要“高升”為桂味
很多市民一定還沒忘記,今年廣西各地的荔枝出現滯銷、低價等現象,曾跌至每公斤1元的低位,購買“愛心荔枝”,只能治標不能治本。
品種熟期不盡合理,貯備技術研發跟不上市場步伐,導致一些大宗水果存在階段性和局部積壓的風險。梁俠表示:“禾荔等一般性品種占到廣西荔枝種植的70%,名優品種少。現在的人都知道要吃好東西,雞嘴荔、桂味等名優荔枝自然就賣得好。”今年雞嘴荔、桂味等名品賣到了10元/公斤至20元/公斤,而禾荔等一般品種的價格只有2.5元/公斤至4元/公斤。巨大的價差,激發了果農改良品種、發展優質品種的熱情。
近年來,為了強化欽州荔枝的品牌知名度和競爭力,欽州市農業系統建立了19個荔枝標準果園共10430畝,示范帶動荔枝生產標準化,推行荔枝高接換種、密蔽果園改造、生物防治病蟲害等技術措施,品種改良力度走在廣西前列。
北流市引導果農選好優勢對路的靚品種,重點推薦最適應北流市的桂味、雞嘴荔,作為改良換種的首選品種,預計到年底,全市荔枝品改面積可達到3萬多畝。
按照“特早、特遲、特優”的“三特”種植理念,浦北縣白石水鎮建立起了“萬畝荔枝改良示范長廊”,引導果農實施高接換種,將黑葉荔、禾荔等品種嫁接為妃子笑、糯米糍等品質優、效益高的品種。
據介紹,到2017年,廣西將形成一批全國獨有、品質獨特、錯峰上市、規模適度的新興特色果業基地,培育一批果業新型經營主體,創建一批引領區域并能開拓內外市場的知名品牌產品;確保2020年全區良種良苗覆蓋率達到95%,其中柑橘、香蕉、西番蓮脫毒苗達到100%。
3
控制質量避免“激素果”
“染色橙”的風波還未散去,今年3月,海南的黑美人西瓜導致青島消費者中毒的事件,又再次刺激消費者的神經,合格的果品也受牽連。在一段時間內,不管是不是“黑美人”,西瓜都賣不動。
“為什么有些水果大得很異常,有可能是使用植物激素導致。”自治區農業廳相關處室負責人稱,“毒”水果多是超范圍、超劑量使用化學藥劑,個別地方的果園對于標準化建設并不積極,單打獨斗的生產中,容易使用標注不清晰、達不到標準的化肥和藥品,導致“毒”水果事件時有發生。
自治區水果站透露,未來廣西將積極推廣生態栽培、綠色植保、省力化栽培、高品質栽培等集成技術,培育富硒富鋅產品。同時,建立健全果品全程質量控制機制,形成投入品登記、生產檔案記錄、基地環境檢測、產品檢測準出和質量標識追溯等整套質量控制制度,確保產品質量全程可追溯。培育龍頭企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實行統一技術、統一投入品、統一管理、統一品牌銷售,實現農業部標準果園五個100%達標,打造“三品一標”產品(即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產品和地理標志產品),全面提升質量安全水平。
面對國內國外兩大市場,廣西將出臺一批地方特色水果的栽培規范和質量標準,抓好一批標準果園和出口水果示范區建設,大力推進生態綠色栽培,在確保高產穩產的前提下,下決心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支持研發并推廣化肥和農藥的高效替代品,推廣循環農業模式和先進栽培技術,培育生態優質水果。
4
摘果觀光將有更多選擇
摘葡萄、采桑椹……如今,郊區踏青、賞花品果、采摘觀光等戶外活動倍受青睞;吃農家飯、住農家院逐漸成為市民享受自然的途徑之一。
2014年,廣西開始打造現代特色示范園區,各地紛紛建設特色水果觀光園,越來越多的農家院落和果場在轉型,從昔日只會種果樹、發愁賣果品,變為坐在家門口辦采摘、搞旅游,呈現出“四季有景點,月月有新色”的蓬勃果園觀光業。
自治區水果站表示,未來我區將充分利用特色果園的生態觀光功能,實現產業效益最大化。到2020年,我區特色水果比例和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和完善,果園立體開發形成成熟模式,屆時全區果園面積將達到1700畝,水果產量2000萬噸,優果率75%,種植業總產值700億元,農民人均水果收入1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