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全省農村工作會上傳來喜訊,德安縣被江西省委、省政府評為“2007年度全省養殖業發展先進縣”。據悉,這是該縣繼2005年來又一次獲此殊榮。
近年來,德安縣不斷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把發展蛋雞、生豬、特種水產養殖為重點的養殖業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突破口,初步形成了“政策是發動機、技術作減震器、經合組織為推進劑”的養殖業發展格局,實現了由畜禽副業向主導產業轉變、由分散養殖向規模經營的轉變。2007年,全縣生豬出欄7萬頭,家禽出籠380萬羽,蛋雞存籠320萬羽,肉類總產5780噸,禽蛋產量達3.7萬噸,水產品產量5000噸,全縣養殖業總產值5.13億元,比上年增長166.9%,養殖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達80.1%.
為鼓勵農民發展養殖業,增加農民收入,該縣出臺政策,在資金、稅收、良種、小區建設、技術推廣、市場營銷、品牌創建、飼料加工用電等方面給予大力扶持。在創品牌方面,該縣農產品創無公害食品品牌的每個品牌獎勵3000元,創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品牌的每個品牌獎勵1萬元,創省著名商標和省名牌產品的一次性獎勵2萬元,創國家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的一次性獎勵5萬元。該縣還通過惠農政策激勵農民養殖的積極性,實現了德安養殖業規模快速發展。蛋雞養殖發展迅猛,全縣建成蛋雞養殖小區25個,其中敷陽、牌樓等3個養殖小區飼養量突破60萬羽,豐林依塘養殖小區達到120萬羽,是全省“二十佳生態畜牧小區”之一;生豬養殖走勢強勁,養殖小區由上年的5個發展到現在的10個,豐林養豬小區(港豐實業有限公司)生產的瘦肉型生豬銷路看好,并與省內外客商簽訂了長期供銷合同,高塘養殖小區(德邦牧業有限公司)生產的仔豬暢銷省內外;水產養殖特色凸現,翹嘴紅鲌的人工繁殖和養殖技術,填補了省內空白,德安翹嘴紅鲌良種繁育基地定為國家級翹嘴紅鲌良種繁育基地。
為強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大技術推廣力度。該縣農業、科技、水產等部門每年舉辦培訓班30多期,培訓骨干農戶2000余戶,培訓新型農民12000人,發放培訓資料8000余冊,切實提高養殖戶的管理能力和養殖水平。縣里7支科技服務小分隊積極開展“百名畜牧科技人員進場入戶行動”和“科技下鄉”活動,深入養殖場、養殖戶開展技術講座、咨詢、診療等服務活動,普及良種繁育、動植物疫病防治等新技術,使農民們發展養殖業少走彎路,降低成本,獲得最大的效益。
該縣堅持用工業化理念發展養殖業,實施品牌經營、市場營銷戰略。積極申報“豐林”雞蛋、德安矮子板鴨等無公害農產品品牌。引導農民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合作社”組織,引領農民闖市場,以市場的理念構建農產品營銷體系。該縣已成立養殖業專業合作社5個及協會12個,加入組織的農民有6000多人。豐林農民(蛋雞)專業合作社領辦人程福良被人親切地稱為“程場長”、“雞司令”,他九年如一日,從購雞苗、進飼料,到跑銷售,從抓防疫、搞培訓、到組建合作社,帶領群眾致富,該小區現有社員85人,固定資產59萬元,連接養殖戶232戶,蛋雞飼養量已達120萬羽,養殖戶年收入最多的十多萬元,最少的也在三萬元以上。該縣還大力開展農業招商,著力培植龍頭企業,促進養殖業規模發展。引資建成的港豐實業公司年銷售收入超過1000萬元,被評為市級龍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