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扶貧攻堅步伐,雷山縣達地水族鄉立足鄉情實際,依托資源優勢,以產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因地制宜推動產業扶貧,大力發展山地高效農業產業,通過政策引導、技術服務、優化環境、扶持大戶等措施,鼓勵貧困群眾開展特色養殖,不斷拓寬產業發展新渠道,為農民開辟了一條增收致富的道路。
近年來,隨著市場供求關系,“娃娃魚”人工養殖在達地悄然興起。據養殖戶曾祥喜介紹達地四面環山,生態環境保好,水質條件優越,極適合于“娃娃魚”的馴養繁殖。他說:“目前,市場上“娃娃魚”需求量是可觀的,人工飼養的“娃娃魚”銷售額可達到1000—1500元/斤。同時,飼養可以提供就業崗位,所需的原料帶動周邊群眾共同發展。”并表示將繼續擴大養殖達到1200尾的規模,為更多的群眾提供就業崗位。其達地祥喜大鯢養殖場現有規模,大鯢養殖池40口,大鯢存池400余尾,產值高達120萬元左右,同時幫助解決10戶貧困戶40余人就業。
據了解,“娃娃魚”學名大鯢,是3億年前與恐龍同一時代生存并延續下來的珍稀物種,也是現存內陸河中最大的兩棲類動物,被稱為“活化石”。屬國家二級保護兩棲野生動物,屬于珍稀水產動物,肉質細嫩,營養豐富,市場需求量大,經濟價值高,是農業產業化和特色農業重點開發及野生動物基因保護品種,人工馴養繁殖產業前景可觀。據統計,達地水族鄉現有“娃娃魚”養殖3戶,規模示范養殖1戶,“娃娃魚”存池600余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