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工仔回鄉養蜂
蠶吐絲,蜂釀蜜,談起養蜂,人們都把它稱作“甜蜜的事業”。2010年3月,在外打工的山陽縣天竺山鎮街道村23歲小伙韓曉偶然在新聞上看到外地關于鼓勵扶持農民發展中蜂活框養殖的消息,想著爺爺和父親曾養過中蜂,自己何不試試。他購買了專業書籍,返鄉開始了養蜂創業。
韓曉的爺爺和父親雖然都養過中蜂,但對于先進的活框養蜂技術完全不懂。第一年下來,韓曉養的10箱蜂只剩下了3箱,但他初步掌握了活框養蜂技術。2013年,韓曉利用家在天竺山國家森林公園腹地的優勢,建起了標準化的天竺山中蜂養殖示范基地。2015年,他家所養中蜂群數已發展到了372箱,年收入近百萬元,韓曉也成為當地名副其實的“蜂王”。
土蜂借助互聯網飛起來
“今年5月以來,天竺山景區游客增多,我最多1個月賣了1800斤蜂蜜。”說起近來的銷售行情,韓曉興高采烈地說。“這主要得益于網上宣傳和微信銷售,來我這里買土蜂蜜的客戶,絕大多數都是外地大城市人從網上或手機微信里找到我的信息的。”
韓曉說,今年5月,他建立了自己的淘寶網站,將養土蜂的信息通過網站發布出去,沒想到僅僅過了一天,就接到了武漢、沈陽等地的客戶打來電話了解情況,預定蜂蜜,并且將定金打到韓曉的賬戶里了。隨后,天竺山土蜂蜜相繼在微信公眾號、微博、淘寶、京東等網上開張。
韓曉說:“近期土蜂蜜價格上漲,自己網上的價格已調至每斤79元,預訂土蜂蜜的客戶依然很多,西安、武漢、沈陽等外地客戶,也紛紛上門來求購,土蜂蜜供不應求。”
帶領群眾共同富裕
如今的韓曉,成了十里八鄉的“大人物”,養蜂戶只要遇到難題,都跑來向他討教。看到韓曉養殖土蜂掙到了大把的票子,村里的農戶也躍躍欲試,養殖幾箱土蜂的農戶,迅速擴大了養殖規模,連以前沒有養過土蜂的農戶,也一下子養殖了幾十箱土蜂。天竺山鎮街道村大屋廠組群眾孟凡穩飼養土蜂60群,今年氣候較好,花期延長,可割蜜近200公斤,可實現收入2萬多元。
據韓曉介紹,他養殖的370多箱土蜂都是天竺山上的野蜂一箱一箱滾動發展起來的,除了用自家木料做了300多個蜂箱外,再沒有其他投入了。平時管理也很簡單,每周清理一次蜂箱衛生、修剪一次蜂房,別的就不用人管了。“土蜂養殖最大的好處是投入低、費工少、不愁賣、效益好。”韓曉深有感觸地說。
“2014年,一箱土蜂可產八九斤蜂蜜,可賣600多塊錢,除了成本,獲純利400塊錢的樣子。今年,由于氣候條件適宜,陽光充足,平均每箱土蜂產量達到了十斤以上,加上蜂蜜銷售價格一斤也漲了兩塊多,每箱獲純利500多元,加之每年還可以賣200多群中蜂,我今年比上年增收5萬多塊錢。”韓曉給記者算起了細賬。
2015年,天竺山鎮眾多中蜂養殖專業戶緊扣電子商務消費市場對土蜂蜜需求量大的商機,積極擴大土蜂蜜養殖和互聯網線上線下業務。天竺山鎮中蜂養殖猛增到2000多箱,僅養蜂收入一項,比上年增加了近200萬元,土蜂養殖真正成了天竺山群眾增收的“搖錢樹”。
土蜂養殖走向產業化
近年來,隨著天竺山旅游景區、高速公路以及通鎮通村路的建設,以前閉塞的天竺山鎮共通了4條進出道路,每年夏天來這里游玩避暑的城里人多了起來,土蜂蜜作為當地最有名的土特產,深受游人青睞,返回時少不了都要購買幾斤、十幾斤帶回去。
隨著山陽縣著力開發天竺山旅游產業,也帶動了全縣生態休閑產業以及電子商務日益升溫,發展勢頭迅猛,土蜂養殖已逐步成為該縣山區農戶增收致富的新產業。6月1日,山陽縣人民政府出臺的《關于加快電子商務發展實施意見》《電子商務獎勵扶持暫行辦法》相繼實行,為了扶持山區農戶發展土蜂養殖,把土蜂養殖引向產業化、規范化,該縣扶貧、工會等部門已多次邀請外地專業技術人員,在天竺山等3個重點鎮開辦了多期中蜂養殖培訓班,對養峰戶進行實際操作講解,傳授關鍵技術,使他們提高了科學飼養及科學管理知識。特別是該縣的大多數偏遠山區群眾都瞄準了土蜂養殖,制定了發展規劃,蜂農養殖熱情一浪高過一浪。2015年,該縣土蜂養殖突破1萬箱大關。
天竺山鎮政府有關負責人介紹,土蜂養殖最大限度地發揮了當地的森林資源優勢,與方興未艾的林下經濟和生態休閑產業相得益彰,加之電子商務產業的推動,發展潛力巨大。該鎮已緊緊抓住這一重大機遇,利用天竺山鎮的獨特自然資源,引導村民發展土蜂養殖,并由點帶面,向周邊山區鎮輻射。在鼓勵和扶持農戶擴大養殖規模的同時,積極開展飼養土蜂技術培訓,進一步把土蜂養殖產業做大做強,力爭在“十三五”末期飼養規模達到6000群,年產72噸,年銷售1000萬元,把養土蜂的小產業做成天竺山鎮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