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要在辦公室里看著監控和電腦里的分析數據,就能知道大棚里現在具體的環境狀況。”近日,浙江省北侖清泰百果園負責人朱孟定給記者介紹了應用在葡萄栽培方面的智能化環境控制系統。
據北侖區農業機械化管理站站長王劍豐介紹,該技術在上周剛通過寧波市農業機械化管理局的驗收,目前在北侖區也是首次應用,后期將進行推廣。
在果園的辦公室里,一個大屏幕上顯示著大棚里多角度的實時畫面,屏幕旁邊的一臺電腦上可以看到大棚里的PH值、濕度等實時監測數據。在大棚里,安裝著監測和操作設備。
朱孟定介紹,該系統主要利用電子和機械設備來自動控制作物的生長環境。大棚里的一些實時數據包括土壤的PH值、溫度、濕度、光照強度等,都可以通過傳感器獲得。管理人員可以根據季節或者不同時期葡萄的生長情況,設定一些參數,一旦設備監測出數據異常就會報警。
“比如在濕度的控制上,葡萄發芽期間可能需要80%的濕度,而果粒成熟期的濕度會設定在60%。傳感器會把濕度的監測數據傳給我們,管理人員就能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相應措施來調節大棚里的濕度,以達到葡萄最佳的生長狀態。在PH值、溫度的控制上道理也是一樣的。”朱孟定舉例說。
這種技術的應用,一改此憑肉眼看、憑經驗的做法,起到了節水、節肥、省工、環保、增產、增效的綜合作用。朱孟定介紹:“現在葡萄需要多少水分濕度,完全按需要量供給;土壤PH高低也可以按數據情況合理施肥來調節。葡萄在一個自己很適應的環境中生長,產量和品質自然就會提上去。”
清泰果園上半年開始實施該項目,目前已見成效。據悉,今年該果園葡萄產量比去年增加4800公斤,節約人工、水、肥、電等支出42000元,年增產值達96000元,年增利潤約89890元。
“我投資了25萬元,政府補貼了10萬元,照目前的情況,2年內我完全可以收回本錢。這個項目長遠發展帶來的經濟效益還是很顯著的。”朱孟定說。
下一步,朱孟定計劃升級這項技術,為目前的系統開發APP,以實現他身在外地也可以用手機管控葡萄生長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