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六合區新禹河下游,距東溝鎮西大橋南側460米處的工地現場上,一副巨大的閘體橫跨在河中央,工程新容已顯。據悉,正在施工的新禹河樞紐項目建成后,不僅可以保護滁河水環境,還能灌溉7萬多公頃良田,減輕主城區防洪壓力,全部工程計劃于今夏完成。
六合區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新建河閘的蓄水、行洪、防洪性將全面提升。相比于老閘,新閘閘室雖仍為3孔,但單孔凈寬由6米提升至8米,行洪量由原來的175立方米每秒提升至403立方米每秒,流量大了,行洪速度變快;老閘在設計時,未考慮擋洪、擋潮,閘門高僅7米,1995年汛期,長江水位超過閘門頂高,造成江水倒灌,現將新閘門高提升至11.2米,大大減輕滁河六合段防洪壓力。
此外,新閘在閘室左側增建總流量10立方米每秒的補水泵站,選用4臺潛水軸流泵,有了大功率補水泵站,長江的水就可逆流,順新禹河北上,再在上游折向西入西陽河,江水順西陽河進入八百河,入滁河城區段后,給滁河換水。一旦滁河城區段及下流受污染,可緊急運作泵站,給此段區域滁河環境保障“多上了一道保險”。
新禹河樞紐項目有了排泄山洪、自引江水的能力,六合東部地區181.47平方公里的洪水將不再繞八百河至雄州主城區入滁河,而是徑直由新禹河入江,不僅縮短洪水路線35公里,減輕了滁河城區至紅山窯段防洪壓力,而且使沿河兩岸1萬公頃農田免受洪水威脅。關閘可控制滁河蓄水位,保證紅山窯閘以上6.8萬公頃及原縣境東部地區1萬公頃農田灌溉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