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八三團在設施農業發展中把新科學技術推廣運用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一項重要措施,加大設施新科學技術的引進、示范、推廣、補助力度,提高了設施農業經濟效益和品牌效益,實現了增產又增效。
“這一根繩子下來三米左右的長度,使用多長可以隨時調節,各種長短可以通過這個滾輪隨時調節,方便快捷。”這兩天正是藤類蔬菜牽藤的關鍵時期,一八三團龍疆設施農業基地引進的新武器黃瓜落蔓器,讓種植戶殷廷社省時又省力。
殷廷社在設施農業基地承包大棚4年了,每年春秋黃瓜、西紅柿等藤類作物牽藤是個麻煩事。2015年基地試驗推廣黃瓜黃瓜落蔓器,殷廷社花了3000多元在自家的2個黃瓜、西紅柿大棚進行實驗,取得很好的效果,每個棚每年節約成本2000元左右。
“我們這個棚1600多株苗,人工牽藤兩個人少說也要三天才能完成,有了這個落曼器以后,我們隨時自己就能調節,這樣的話一般一個人一天半左右就能完成一個棚。”殷廷社告訴記者說。
近年來,一八三團借助黑龍江援建的的機遇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目前已建成溫室大棚和葡萄冷棚800多座,為提高種植效益,增加職工收入,使設施農業朝著品牌化、產業化的方向發展,一八三團大力推廣應用新科學技術,先后推廣應用大棚專用加壓滴灌,自動卷簾機,補光燈、電子噴霧器,雄峰授粉等、微耕機,物聯網技術等農業新科學新技術20多項,這些高科技設備的推廣運用,在增產增收的同時,為團場農業轉型升級提供保障。
據一八三團設施辦副主任殷廷紅介紹,新技術的集成示范使蔬菜的產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2015年一八三團設施農業基地產蔬菜大概是2000多噸實現產值1000萬元左右,較往年棚均增收10%左右,同時新技術的推廣為設施農業發展注入活力,目前一八三團有設施大棚851座,職工140人,設施農業已成為職工轉型和增收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