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施農業,是甘肅很多地方扶貧搬遷的重要方向。有了設施農業,可以在更小的土地面積上產出更高的價值。這對于甘肅的精準扶貧工作,具有重要意義。日前,記者來到武威市古浪縣西靖鎮,感受了這里的設施農業發展水平。
西靖鎮精準扶貧千畝日光溫室示范點位于為民新村社區。項目規劃利用2年時間,建成“土墻+鋼架”日光溫室504座(1000畝),并同步配套調蓄水池、滴灌、自動卷簾機以及渠路林電等基礎設施。
在示范點,沿著甬路兩側,整齊地排列著村民的日光溫室。這種溫室,由黃土做墻,由鋼架做梁,上面密封著塑料膜。溫室的出口就在這面土墻上,出口處建有一座漂亮的彩鋼房。這可不是為了圖好看,而是利用這間房子緩沖熱量交換,讓溫室保溫。
進入村民姚永剛家的溫室,迎面看見一個大沼氣池。姚永剛介紹,沼氣池產生的沼氣,可以用來在彩鋼房中做飯或燒水。而沼氣池產生的肥料,則正好可以用于溫室蔬菜的施肥。再向前看,一片綠意迎面撲來。溫室里,密植著大片的西紅柿,累累碩果就掩映在綠意之中。通道左側的鋼架上,利用滴灌技術種植著幾“壟”蔬菜。這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壟,而是利用管道型材進行的無土栽培設施。
西靖鎮鎮長郭天政告訴記者,類似這樣的的大棚,國家補助4萬4千元,村民自己只需籌集2萬元左右即可。沼氣池價值幾千元,是縣里農牧局建好后送給村民使用的。
在精準扶貧工作中,武威市委及時提出了“設施農牧業+特殊林果業”的主體生產模式。西靖鎮精準扶貧千畝日光溫室示范點就體現了這樣的發展思路。按照“棚內瓜果、棚外枸杞”的定植模式,示范點力爭在節約用地的同時,棚均收入達到2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