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大地吐綠。在訥河市國坤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8000畝黃芪規模化種植田里,嫩苗已開始探頭出土。這標志著全國單品種植面積最大、機械化程度最高,全省中藥材種植技術水平最強的中藥材種植基地,已在訥河市落地生根。
合作社負責人姜威告訴記者:“藥材剛種到地里就有不少客商聞訊而來洽談合作,預計年底效益會相當可觀。”
今年,訥河市在農業種植結構調整中,把現代中藥作為重點產業來抓,增加中藥材種植比重。國坤合作社通過探索實踐,建立專業化中藥種植基地,種植黃芪8000余畝、藁本500畝、黨參500畝以及苦參、遠志、防風、大黃等6個品種高標準試驗田,預計總產量近9000噸。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國坤合作社過去一直以種植玉米為主,由于近年玉米行情下跌,種地不大賺錢。市場的變化,使他們意識到必須發展特色高效農業才能增加收益。根據當地土壤、氣候條件,合作社多次組織外出考察,確定了發展中藥種植的目標。他們投資500萬元,購進機械設施,實現了播種、除草、收藥等環節的全程機械化,比其他半機械半人工狀態的中藥材種植地區,每畝可節省成本800元。
“黃芪每畝效益將達2000元,比種玉米翻了兩倍。收獲鮮品可出口到韓國,干品銷往河北安國中藥市場,銷路不成問題。合作社明年計劃中藥材輪作面積將達到5萬畝。”姜威高興地告訴記者。
訥河市在推進中藥產業發展中,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實行“院校+合作社”的模式,同時鼓勵支持藥企、合作社自主建設種植基地,開展訂單式種植。通過與國內知名研究機構和專業人才合作,提升中藥材種植標準和水平。